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对血管通路方式决策意识的现状,继续访谈挖掘影响共享决策实施的促进及阻碍因素,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血管通路服务就医体验和满意度,缓解临床中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心理负担及透析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1.量性研究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例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进行血管通路构建、或更改血管通路方式的患者,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参与期待与实际决策参与方式量表(Control Preference Scale,CPS)、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The 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简体中文版医疗社会支持量表(Chinese Mandarin Version of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ocial Support Survey,MOS-SSS-CM)、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修订版(Wake Forest Physician Trust Scale,WFPTS)来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预调查的结果,调整研究进度,顺利实施正式研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做统计描述,作—致性检验,组间用~2比较,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及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量表间总分做相关性,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实际决策意识的影响因素,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质性研究部分:在量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患者血管通路共享决策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从量性研究中目的抽取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资料出现重复、信息饱和,且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以预调查结果为基础,和专家共同进行访谈提纲的修改。采用笔记和录音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访谈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在每次访谈结束后,24小时之内完成录音的转录,进行核查。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1.期待决策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血管通路决策过程中,75位患者在期待决策中决策意识良好,占比为37.1%。127位患者在期待决策中决策意识淡薄,占比为62.9%。实际决策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血管通路决策过程中,52位患者在期待决策中决策意识良好,占比为25.7%。150位患者在期待决策中决策意识淡薄,占比为74.3%。决策期待与实际的一致性系数值为0.74(<0.01),代表期待决策和实际决策一致性良好。2.实际决策意识与问卷及量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疾病感知问卷总分为56.12 7.401,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为61.58 11.505,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医师信任总分为45.85 2.261,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患者的实际决策方式与疾病感知得分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244,<0.05),与社会支持得分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189,<0.05),与医师信任量表得分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r=0.032,>0.05)。3.血管通路实际决策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医保类型、子女数、居住地、血管通路选择次数、医师信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000)、受教育程度(=0.000)、家庭月收入(=0.004)、血管通路选择次数(=0.000)是患者实际决策意识的影响因素。4.质性研究中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整理,归纳了3个主题,9个亚主题,分别为患者对决策的认识和态度(认知多元化,健康素养程度不同、内在希望决策的程度),决策过程中的外界因素(过程中的信息交换、医患间决策风险感知、决策支持)医患间沟通过程因素(医患信任增强决策信心、医患关系、医生工作量、时间安排紧)。5.患者对决策的认识和态度这一主题提示血管通路团队人员要加强血管通路知识的全程教育,培养患者的决策意识。决策过程中的外界因素这一主题提示要提升医护团队的沟通质量,并且注重发挥家庭成员决策支持的作用。医患间沟通过程因素这一主题启示要注重完善医疗制度来保障患者的权益。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管通路决策过程中,期待与实际决策意识淡薄型都占主导,且实际决策意识淡薄患者较期待决策时有所增加。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血管通路选择次数、医师信任度是血液透析患者实际决策意识良好的影响因素。2.实施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共享决策有促进因素,也有阻碍因素,关注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需求,并正确定位各因素在临床工作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是血管通路团队急需关注的问题,并进一步科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共享决策模式。3.进行血管通路决策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就医服务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为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及透析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了改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