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与丁玲晚年创作比较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是文学艺术的载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文学风格,文学特征,特别是作家晚年的创作,在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创作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丁玲和冰心便是如此。丁玲与冰心是两位文学地位相当的女作家,步入晚年之后,各自文学创作风格进入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同为一个时代的女性作家,晚年的创作风格却各有不同,笔者在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尤其是晚年创作的轨迹的基础之上进行探寻,试图比较分析其不同创作风格,以及造成风格差异的原因。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冰心与丁玲的晚年创作风格。冰心作为横跨现代与当代的女作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本身具有超长的艺术生命力,七十余年的笔耕不辍铸就了女性作家的艺术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特例。“爱的哲学”始终贯穿在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母亲、儿童的崇尚与赞美,即使她明白在残酷的旧中国,母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她始终执着地将母爱的力量涵盖了自然天地,把“爱”作为探寻人们心灵的钥匙。处于同一时代的女作家,晚年强烈的政治意识像一把“锁链”束缚了丁玲的文学创作,使她在晚年的创作功力也大不如前,失去了早期的艺术创作力。在丁玲晚年的作品里,年轻时个性强烈的“莎菲女士”被“晚香式”的丁玲所取代,被“政治化”的丁玲创作小心翼翼,极力讨好,作品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第二章创作风格差异的原因。丁玲和冰心两位作家,总结造成其晚年创造风格差异的原因,有以下两点:既有来自于外部的政治环境,自己的政治选择,也有来自于内部的家庭环境,各自的性格,人生历程与内部心态。内外部原因最终导致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人生态度。本章节以丁玲、冰心晚年生活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时代环境和作品,进而分析她们各自晚年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第三章面对政治的嬗变与守望。丁玲和冰心,一个是政治的传声筒和风向标,紧跟政治的潮流,是一位文学革命家;一个选择以观望的姿态驻守在爱的花园中,精心陪护自己爱的幼苗,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默默耕耘自己的园地,呼喊与歌颂爱的博大无私,宽广温暖,希望阳光可以撒满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本章节探索两位作家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应采取的态度以及收到的启示,也可以折射出新时期以来女作家创作的两种类型。着力探索两位作家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应采取的态度,保持的状态以及我们从中受到的启示。
其他文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先后在中小学及大学任教,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也始终关注教育问题。研究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旨在为当今的文学教育研究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章通过四个部
感冒的自然病程一般在7天左右,通常感冒用药5~7天即可,抗生素类药一般用药5天左右。就普通感冒而言,一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5~7天,若合并细菌感染症状持续,病程就可能延长。  同样是患感冒,但人们对待感冒药的态度却大不一样。有些人在感冒好后,症状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也习惯性多吃一到两次药,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巩固疗效,避免感冒“去而复返”;而另一些人却在病情刚刚好转的时候就停药了,他们的观点是
作为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和文艺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可谓巨大.不仅他的诗词创作是新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收获,他的文艺理论建树也为中国当代文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我们称之为“自然”论文学观。中国古代“自然”论文学观源远流长,它主要以
作为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其理论建设涉及多个主要理论流派,这其中对“主体”问题的探求尤其引人关注。
林纾,这位享誉近代现代文坛却不懂任何外文的翻译家,以其独特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及其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林译小说”对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