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然而也是发展的难点。自从“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第一次提出以来,“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是评价和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定和校本培养方式、途径和策略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但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也是说法不一。在实践中,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没有专门的文件来指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等等。 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和怎么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两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过去职业教育实践操作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存在偏重于理论水平,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一名研究提出;1995年正式进入政策文件,并在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经历了从“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能力)”、“双来源”等变化。接着,对“双师型”教师已有认定标准的演变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的看法不一。为此,笔者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对已有标准的观点的重新认识以及国外对职教师资的要求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制定了一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然后,对反映“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状况的问卷和个案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对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体三方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