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初的茶学书籍,问世以来对茶学和茶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茶经》不仅总结了唐代以前和唐代的茶事,而且还总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价值和意义非常大。陆羽通过《茶经》确立了茶理论和实际,系统化了唐代的饮茶文化,对后世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考察《茶经》中出现的饮茶文化,借的了解陆羽如何把唐代以前的茶事进行系统化,陆羽提倡并完善的“煮茶法”和“饮茶法”的追求什么内容,陆羽追求的茶道精神的宗旨是什么等内容。本文中指出陆羽在饮茶时强调的是应该饮用“含有很多沫饽的茶汤”,但没有说明陆羽为什么指“沫饽”为茶的精华。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比较分析“沫饽”和“茶汤”的化学成分,进而证明“一沸”、“二沸”、“三沸”的温度实质,哪个阶段放入茶末对茶汤的品质最好。最后,还考察了影响茶品质的要素。 唐代成品茶有“粗茶”、“散茶”、“饼茶”、“末茶”四种,其中“饼茶”为中心的饮茶生活最为普及。在陆羽生活的年代,除他本人提倡的“煮茶法”外,还存在用“斫”、“熬”、“炀”、“舂”方法分别处理“粗茶”、“散茶”、“饼茶”、“末茶”之后饮用的煮饮方法和茶末放入瓶缶,加入汤水浸泡后饮用的“痷茶”以及存在于民间的重视药用作用的“混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一起久煮之茶)等。陆羽所主张饮茶法的要点是饮用体现茶本性的真香真味的茶,归结为“清饮品茗法”。 陆羽规范化、专门化、系统化了制茶和饮茶所需的器具,完成制茶法和饮茶法,其结果加速了茶叶茶产业和饮茶文化的发展。 在“‘三沸’温度考证及‘沫饽’与‘茶汤’化学成分比较”实验中,把《茶经》中叙述的“三沸”的三个阶段温度分别设定为“一沸”为90℃,“二沸”为94℃,“三沸”为98℃。实验结果表明,“二沸”为94℃时放入茶末,煮出的茶汤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比“一沸”、“三沸”时茶汤中含有的氨基酸和咖啡因高,而且“二沸”时茶汤的味道最为鲜爽。该结果与陆羽在“二沸”时加入茶末煮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