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鱤(Elopichthys bambusa(Richardson))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优良的养殖性能,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名特养殖品种,目前对它的研究较少,主要在生长和养殖方面,对其驯食及投喂策略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驯化鱤鱼种完全摄食配合饲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投喂频率和投喂率对鱤幼鱼摄食与生长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探讨了鱤幼鱼最适投喂频率和投喂率。驯化实验采用先驯食鱼浆,经鱼浆与配合饲料的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逐步驯食的方法,对800条全长7.5-9cm的鱤鱼种驯食配合饲料。投喂频率和投喂率实验都分4个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21.4-24.3℃条件下分别投喂1、2、3、4次/d和投喂饱食量的100%、85%、70%、55%。实验期30d,投喂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取样测定各组幼鱼的体重和鱼体生化成分,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经过23d的驯化,鱤鱼种完全摄食配合饲料,驯化成功率100%,成活率达到95.3%。2.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鱤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当摄食率达到一定程度(投喂频率为2次/d)时,提高投喂频率,摄食率升高不明显。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次/d时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组;2次/d组与4次/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次/d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饲料转化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下降,1次/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2次/d高于3次/d但差异不显著(P>0.05),4次/d时最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P<0.05),即投喂频率越高,鱤幼鱼的规格越整齐。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鱤幼鱼单次的摄食量减少,日摄食模式随着投喂频率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投喂频率显著影响鱤幼鱼鱼体生化成分,随投喂频率的增加,鱤幼鱼鱼体粗蛋白含量先升后降,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下降。实验表明:鱤幼鱼的生长受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的交互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鱤幼鱼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3.鱤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鱼体丰满度和鱼体生化成分受投喂率影响显著(P<0.05)。随着投喂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增加而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100%投喂率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85%投喂率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投喂率组显著低于85%组(P<0.05),并显著高于55%投喂率组(P<0.05)。饲料转化率在55%投喂率组时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85%投喂率组与100%和70%投喂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00%投喂率组显著低于70%投喂率组(P<0.05)。本实验中,鱤幼鱼的生长受饲料转化率影响显著(P<0.05),根据相对增重和最大饲料利用率,确定鱤幼鱼的适宜投喂率为其饱食量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