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基因组由大小不同的8个独立的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其中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l,NSl)由NS基因编码,NS1蛋白主要有两个结构域,N-末端的RNA结合结构域(RNA binding domain,RBD)参与RNA结合;C-末端的效应结构域(Effect domain,ED),能够同宿主细胞内多种重要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功能结构域。NS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其实现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功能主要通过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相应的通路或抗病毒蛋白功能;NS1能同病毒复制中间体RNA结合,阻断宿主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NS1还具有抑制抗宿主蛋白转录翻译,调节细胞凋亡等诸多功能。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病毒感染的进程以及宿主的命运。2009年流感病毒是一株重组病毒,由于其发生抗原漂移使人类缺乏免疫力,从而导致病毒大范围传播。2009年大流行流感病毒在传染规律以及致病性和季节性流感以及以往的高致病性甲型流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感染重症人群主要为青壮年,人群整体致死率较低等特点。本研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序列对比分析,我们发现2009年NS1与传统NS1分群在进化上具有明显差别,进一步分析NS1氨基酸位点,我们发现2009年大流行NS1蛋白在第6、78、98、119、129以及171六个氨基酸位点具有序列保守性,与其他NS1相比则表现为罕见突变。通过多位点联合突变以及单位点突变,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其第171位点可能发挥相当重要功能。在2009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中,171位点为Y(酪氨酸),十分保守,而在所有流感病毒中,171位点氨基酸主要为D(天冬氨酸)。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当流感病毒NS1蛋白171位点为酪氨酸Y时,NS1的表达能够增强NF-κB的转录活性,而当此位点由酪氨酸Y突变为天冬氨酸D之后这种增强功能丧失。相应的使用PR8病毒NS1 171位点突变为Y同样有此现象。有可能一方面NS1 171位点Y突变不能有效阻止细胞m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另一方面,我们检测到2009年大流行流感病毒NS1蛋白的表达能够促进细胞整体泛素化,进一步发现其能促进RIG-I泛素化,并且是K63位泛素化激活,而当171位点氨基酸由Y突变为D时这种激活能力丧失。我们拯救了2009年大流行野生型流感病毒株以及171位点突变病毒株,通过病毒实验研究NS1蛋白位点改变后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171位点为D的流感病毒感染能够诱导A549细胞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凋亡。提示171位点Y可能与2009年流感病毒表现出较低的致病性相关。另外一部分工作是关于SARS冠状病毒N蛋白拮抗干扰素机制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致死率高,其临床变现为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其主要结构蛋白核壳体蛋白(N蛋白)通过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在病毒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实验室前期结果已经证实,N蛋白与视黄酸诱导基因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的E3泛素连接酶TRIM25相互作用。本研究对前期的结果进行完善补充,进一步确定N蛋白的干扰素抑制能力,并且发现N蛋白不仅抑制干扰素产生,同样抑制干扰素下游转录因子的激活,发挥更多的功能。SARS冠状病毒和2009年大流行流感病毒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遇到的世界范围内病毒感染事件。2002年SARS的爆发使人类更加认识到冠状病毒的危害,为建立相应卫生防御预防体制奠定了基础;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更加深了人类对流感病毒的恐慌。病毒参与的免疫逃逸研究能够使我们对病毒的致病机制进行更好地了解,有针对性的预测、预防、治疗由病毒流行感染引起的大范围人群感染。进一步,可以针对性的开发疫苗,为开发药物提供靶点。本研究鉴定了NS1新的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研究了位点功能。进一步完善SARS冠状病毒抑制干扰素相关研究,最终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致病机制,以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