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伴随着社会人口结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长。目前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是引发全球AF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病因。AF是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高血压群体中最易先发生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未经干预的情况下发展为持续性房颤,进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因此着重识别PAF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研究未详细阐述PAF合并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对高血压群体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有利于尽早识别高血压患者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进而防治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后续带来相应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及社会负担。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筛查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分为高血压病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对各组一般基线资料、检验指标、心脏彩超指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检验,以χ±s表示,统计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统计方法为非参数检验;对影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图,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在年龄(age)、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肌酐(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后壁厚度(thickness of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14项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OR=1.103,95%CI:1.069-1.137)、尿酸(OR=1.004,95%CI:1.001-1.008)、左房内径(OR=1.221,95%CI:1.144-1.303)、室间隔厚度(OR=1.551,95%CI:1.209-1.990)增高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不利的影响因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OR=0.893,95%CI:0.801-0.995)、左室射血分数(OR=0.843,95%CI:0.780-0.910)、低密度脂蛋白(OR=0.580,95%CI:0.369-0.912)增高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有利的影响因素。预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中,左房内径、年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尿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95%CI:0.788-0.833)、0.810(95%CI:0.763-0.857)、0.662(95%CI:0.603-0.721)、0.649(95%CI:0.590-0.707)、0.573(95%CI:0.512-0.635)。通过选取ROC曲线下面积>0.7的因子,再次构建联合预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可得联合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48-0.925)。当年龄大于59岁及左房内径大于40 mm预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最佳。最后,比较不同高血压级别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1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9.67%,2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2.08%,3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0.43%,三组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尿酸、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增高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不利的影响因素。2.当年龄大于59岁及左房内径大于40 mm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我国农村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负担正在不断加剧,死亡率超过了城市地区,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CHD的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干预被认为是CHD预防与治疗的新契机。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动态演变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地域异质性,揭示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CHD流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慢性病中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防治效果欠佳,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CHF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涉及许多基因、蛋白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过程,这可能阻碍CHF的临床防治效果。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 RNA)已成为防治多种疾病的研究热点。一些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1]。COPD被认为是老年性疾病,在≥60岁群体中,发生率17.5%[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预测显示,COPD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相关疾病者超过每年540万人[3]。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
背景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例如危及生命的扭转性心律失常(torsade de pointes,Td P),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体外h ERG阻断试验,或最近的多通道阻断试验,可有效地预测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然而,亚细胞或细胞水平的实验或计算研究在预测组织水平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事件以及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机制可能是不够的。此外,浦肯野心肌组织(Purkinje ventricu
背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为STEMI患者开辟快速通道,缩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对STEMI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背景冠心病目前是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急危重症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预测冠心病急危重症尤为重要。以年龄/EF比值为核心要素的ACEF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已被用于临床预测冠心病预后,且准确性与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无明显差异。年龄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EF值是反应心脏射血功能的重要参数,但年龄/EF比值与冠心病急危重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明确年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早期诊断冠心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临床上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因此常用来观察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成能够反映冠心病的存在和病变情况。但豫
背景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心房不协调活动为特征,导致心房机械和电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0.4%,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95%的房颤患者年龄大于60岁。80岁的患病率约为10%。40岁的人一生中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约为25%。已有研究证明房颤与左房增大有关,而左房增大既是心律失常的原因又是后果,且房颤的并发症也与左房的增大有关。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同病因房颤患者、房
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在左心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多见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中。对于左心相关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目前不推荐用PH特异性治疗,针对性的心衰治疗依然是目前的治疗方法。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治疗心衰的新药,也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主动脉瓣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加重的多因素、多机制主动调控的病理过程,从流行病学到组织病理学均与CHD具有相似性。豫北地区人群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豫北地区人群主动脉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