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2000年—2005年发表的中国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论文共分为6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对论题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指出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以及全文的逻辑架构。新世纪小说是在文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大众传播的兴盛与活跃以及1990年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等生存环境中衍生、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大众文化的兴盛,逐渐兴盛起来的大众文化对文学创作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大众文化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成果只是零散的定性化结论。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梳理,从中无法显示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的整体脉络。本论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是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取向,本文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和大众文化研究理论的双重视域中观照大众文化,以及大众文化对新世纪文学的影响。研究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的意义在于:1、提出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大众文化已然成为现实经济体制强力支持的时代英雄,如何评价大众文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2、界定了大众文化对新世纪小说创作的影响,并梳理出几种具体表现。第一章论证了“市场化影响下的新世纪小说生产机制提供了大众文化传播的温床”的假设,并提出:新世纪小说在生产机制上的转型,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与市场的共谋。“畅销书机制”强大的示范性和媒体主导下的文学评价的约束力,有效地控制了新世纪小说从创作到接受的一系列行为。“80后”写作的市场绩效,像一个人所共知的神话,标志着新世纪小说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新世纪小说从生产机制上,已经与中国市场经济结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互动关系。正是这种互动,正在进一步改写着中国文学的图景,大众文化的兴盛也是这种互动的必然结果之一。第二章论证了“大众文化成为新世纪小说一种文化选择”的假设,并提出:一部分具有大众文化取向的新世纪小说通过价值取向和小说形式的转型,填平了从精英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到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市场经济冲击并改变了包括文学在内的意识形态诸领域,作家们面对现实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及文学的生存与发展。作家原有的生命经验,包括文化—心理结构,乃至对文学价值、形式的理解,都在加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被扬弃。本章撷取政治小说与“先锋转向”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类型与文学事实来论证主流意识形态作家与精英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向大众文化的倾斜。第三章论证了“时尚化的大众文化影响了新世纪小说的生产方式”的假设,并提出:仿像书写是新世纪小说生产中一种以复制为特征的书写方式。在机械复制的文化工业时代,影视、网络游戏、新闻、历史等都可能成为文化工业可供利用的资源。仿像作为一种小说写作工艺越来越常见。其一是小说将影视、游戏和新闻作为仿本进行复制,出现了所谓影视小说、网络游戏小说和仿新闻小说等,使小说与影视、游戏、新闻等之间的区分界限变得日趋模糊。其二是仿像历史,在戏说中解构和消费历史。仿像化的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了出来。由于它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因而它就用众多的复制品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它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去加以欣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仿像的根源是大众文化的复制性特征。第四章论证了“大众文化影响了新世纪小说的审美趣味”的假设,并提出:对“身体写作”的偏好,已经内化为当代中国一部分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并进而促使新世纪小说审美趣味普遍地“形而下化”。新世纪小说的审美趣味的形而下特征,主要通过身体快感书写的三个方面予以表现,即:一、与诗意无关的性爱描写;二、直指身体的暴力狂欢;三、身体欲望的物质赋形。本章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来剖析新世纪小说身体快感书写中流露的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结语部分在大众文化批判与大众文化研究的双重视域中评价大众文化对新世纪小说的影响。提出一方面大众文化对新世纪小说的影响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对大众文化已经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肆意解构倾向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过当地鼓动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必有悖于国家文化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