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地噪声衰减效果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高架轨道交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对其防治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植物降低噪声是缓解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途径。论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对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地的降噪效果、影响绿地降噪的因素、绿地噪声衰减预测模型和降噪绿地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首先对声音、噪声及轨道交通噪声的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绿地的降噪效果;最后,基于实验结果,科学地分析和探讨了高架轨道交通沿线降噪绿地的设计方法。  绿地对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噪声衰减效果的研究是本文的核心章节。选择太平郊野公园、朝莱郊野公园和回龙观地铁站东侧绿地作为实验绿地。每块绿地中选择5种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作为实验点进行噪声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绿地降噪效果的关键因子,并对高架轨道沿线绿地噪声衰减预测公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地植物群落与高架轨道的契合度越高、绿地越宽、植物群落层次越分明、绿地郁闭度越高,绿地降噪效果就越好。基于此实验结论,论文对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地降噪进行设计研究。以北京常用的植物作为降噪材料,按照生态协调性和观赏性原则搭配组合,得出50组理想的搭配方式。然后,根据植物的观赏季节、观赏特性、养护管理标准以及吸声系数等条件对这50组搭配进行优化,最终获得16种搭配方式。在此基础上,对降噪绿地的植物配置方法做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绿地断面设计建议。  总之,论文以实验的手段对植物的噪声衰减效果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该研究弥补了轨道交通沿线植物配置理论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轨道交通沿线植物配置理论,为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轨道交通景观设计的科学性,提升轨道交通的景观形象,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对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科技园建设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传统以“建立快速有效的场地排水系统”为目的,以“雨水管网”加“处理终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校新校区的热潮。由于新校区的建设,使高校老校区的发展不受重视,甚至陷入被废弃与置换的境地。高校老校区往往与城市结合紧密,
公共空间是人居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弥补单一和封闭的社会环境的不足、完善人居环境的功能、塑造环境形象、改善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都是采用分散自建的模式,缺乏管理和控制,受到技术力量、建材质量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导致大量农村住房在安全性、卫生条件、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在
城镇空间的历史起源于居住空间.无论何时何地,居住空间都是城镇空间的主体.中国古代城镇居住空间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居住观念和空间物质形态,并产生了与之
一直以来建筑都是人们改造自然地重要活动之一。当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建筑的功能安排好后,建筑的形式成为人们的审美追求。因此建筑设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科,要综合灵感创作
事件在传统建筑学中的作用,通常是以“历史事件”的角色与纪念性建筑进行锚固,这也正是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一书中所提的城市纪念物。然而在当代城市的发展中,纪念性已不再重要
当代建筑引入不规则曲线已经变得稀松平常。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参数化建筑成为了一股潮流。施工技术的发展也让很多形态复杂的建筑变的可能。在这种种非几何化的趋势中,有一
本文针对框架结构这一特定载体,以“结构关系”作为契入点并将其与空间构成联结,研究一种关于空间与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法。研究首先将框架“结构关系”作为对象进行挖掘,以水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超过1500年历史,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晋祠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态势,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