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31例,其中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范围为24~82岁,平均年龄为(57.62±10.50)岁。根据血清胰岛素水平分为T2DM合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组(病例组)3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39~75岁,平均年龄(58.75±8.70)岁;血清胰岛素水平分为T2DM合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组(病例组)共195例,应用SPSS选择个案选项随机选择108例,作为1:3对照,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在26-80岁,平均年龄(56.70±10.97)岁。入组患者均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及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水平(2h Ins),并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吸烟及饮酒情况、入院前空腹血糖平均值、入院前胰岛素应用剂量、应用胰岛素时间、出院胰岛素用量、糖尿病病程、饮食及运动情况、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尿病合并症、高血压等指标。数据采用SPSS 21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T2DM患者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间性别构成、是否糖尿病饮食或运动构成比、吸烟饮酒史构成比及有无糖尿病并发症构成比经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吸烟饮酒史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是否进行糖尿病饮食或运动控制构成比及并发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组、饮食运动占比较低,合并症占比较高。两组间入院胰岛素用量、TG、UA、FIns、2h Ins、C-P、2h C-P、HOMA-IR经t检验显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卡方检验及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是否进行糖尿病饮食或运动、入院胰岛素用量、TG、BMI、UA、C-P、2h C-P、HOMA-IR糖尿病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甘油三酯(OR=2.34)、HOMA-IR(OR=1.21)、2h C-P(OR=1.92)是T2DM合并高胰岛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饮食或运动是保护因素(OR=0.19)。结论糖尿病饮食或运动控制欠佳的患者胰岛素水平上升的危险性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是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该文第一部分对236例眼球壁异物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较可靠的球壁异物定位诊断方案,并比较内径路(玻璃体手术)和外径路(巩膜手术)异物取出率的差别.提出:X线作
目的:探讨老年人发生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脑白质疏松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脑白质疏松的老年患者76例,同时收集头颅MR未见脑白质疏松的对照组74例。所
目的:通过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在体外扩增分化成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的体外诱导条件,为下步研究体内成骨分化实验做准备,同时也为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细胞替代治疗提
目的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体外培养时的分化规律,研究人玻璃体液对体外培养的HRPE形态、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