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学校教育规模的空前扩大以及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乡村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进程与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状况下,乡村非完全小学作为乡村学校的一份子,它的生存现状及特征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又是如何发展的?本研究以徐州市L村为例,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生活在非完全小学(C小学)中的教师、学生、家长课堂内外的日常生活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考察,为了还原资料的真实性,研究者采用L村的方言对C学校生活进行描述,然后从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最后从物质和认知两个角度对乡村的现代融入进行讨论,从乡村教育的角度寻求对现代教育的启发。研究发现,乡村教育的外在“失谐”在于教育经费的缺失、基础设施的落后、学校教具的不足以及无法补进新教师四个方面,但从其内部来说又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内在和谐,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互相信赖、互相支撑,形成了功利化色彩较弱的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同时,由于学校生活嵌于乡村社会的时空中,使得学生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多了一份关注与亲近。当然乡村非完全小学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在知识传授的日常与科学之间,在教学理念的被动与自觉之间等,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者将上述学校生活的情景嵌入、亲密化的社会关系、模糊化的课堂教学看作是该类型学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的问题和出路进行了讨论与反思。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入以及乡村人现代观念的觉醒是乡村教育的现代融入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样,对于处于发展茫然期的现代教育而言,似可将乡村教育作为参照面,从以下三个方面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问题及可能的方向:一是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从对象化到共生式的转变;二是在教育关系方面,实现从功利性到亲密化的转变;三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从理性算计到情感包容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