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稠油是油气资源中的关键部分,其具有黏度高、密度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探索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和以及研究驱替过程中高含油饱和度带的形成机理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探讨了超稠油油藏注蒸汽二氧化碳的开发机理及相关应用。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多方面的分析了二氧化碳驱和蒸汽驱对提高地层温度、原油降黏从而提高采收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稠油是油气资源中的关键部分,其具有黏度高、密度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探索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和以及研究驱替过程中高含油饱和度带的形成机理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探讨了超稠油油藏注蒸汽二氧化碳的开发机理及相关应用。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多方面的分析了二氧化碳驱和蒸汽驱对提高地层温度、原油降黏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首先根据二氧化碳膨胀实验,研究了地层原油黏度、原油密度、原油饱和压力、原油体积系数、原油收缩系数随注入二氧化碳量的变化规律;又通过开展的细管实验,测得研究区块CO2与储层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为31.9MPa,原始地层压力为15.5MPa,注CO2不可形成混相驱。其次通过开展高温驱替实验研究了超稠油油藏蒸汽带、过渡带和热水带的相渗特征以及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蒸汽干度、以及不同区块对高温驱油效率的影响。基于高温驱替实验研究了超稠油蒸汽驱的启动界限及转驱界限,确定转驱界限原油黏度75000m Pa·s、渗透率2500×10-3μm~2、蒸汽温度200℃、蒸汽干度75%。最后,以现场试验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块将反九点法作为转驱井网,启动温度确定为80℃,转驱黏度优选为60000m Pa·s,渗透率为2000×10-3μm~2,油层厚度为10-18m。驱替过程中热连通阶段高饱和度带宽度为20m,含油饱和度为0.62;驱替阶段的交替注入高饱和度带宽度为27.6,含油饱和度为0.60,蒸汽驱的高饱和度带宽度为29.8m,含油饱和度为0.65;剥蚀阶段二氧化碳复合蒸汽驱的残余油饱和度低于蒸汽驱。同时确定了蒸汽驱和二氧化碳复合蒸汽驱的最佳注入参数,蒸汽驱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速度100m~3/d、注汽干度75%、采注比为1.2;二氧化碳复合蒸汽驱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速度25000m~3/d、注入压力13MPa、气水比1:1、注入周期为0.1a。
其他文献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中,异步注采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部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异步注采技术的提产机理不明晰,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大庆油田G693区块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虽取得了阶段性高产,但开发后期常规的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提产效果不明显,调配难度大,保持地层压力与控制含水矛盾突出。因此,提出非常规注水方式—异步注采对该区块进行充分开发,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及资
由于长期注水冲刷,高含水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受断层、砂体及注采关系影响,油层整体压力分布不均衡,层内层间的非均质性矛盾突出,厚油层顶部动用程度差,底部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因此有必要探索出提高此类非均质厚油层整体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基于高含水老油田“降本增效”的开发理念,本文以大庆油田某中高渗储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非均质储层不稳定注采参数控制界限研究,探索通过改变注水方式,调整注采压力,
萨中开发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13个,已全部进入后续水驱,地质储量20799×10~4t,剩余储量9838×10~4t,平均采出程度52.7%,聚驱后油层存在采出程度高,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等问题,依靠原井网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有限,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地质储量及优势渗流通道进行新一轮的详细描述和定性评估,以制定综合调整措施,为油田持续、稳定开采奠定基础。论文以精细地质建模为手段,以油藏
我国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2020年在该海域实施的第二轮水合物试采结果表明,水平井开采可大幅提高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产能。而前人针对神狐海域水合藏的开采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短期或长期生产行为,缺乏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因此开展该海域水合物藏水平井降压开采方案优化,对推进水合物产业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涉及复杂渗流过程,其数值模拟技术极为挑战。当前国际知名的几款天然气
目前我国高含水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各种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油田生产,并已取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现阶段油田生产还面临地层结垢、设备腐蚀和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无碱驱油体系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开展了无碱中相驱油体系配方的研究。首先对单一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临界胶束浓度、溶解性、透光性和界面张力等参数进行测试,然后进行阴离子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页岩油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发展对象。然而,目前页岩油仍处于起步阶段,地质认识、技术改造和开发规律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大部分区块储隔层间应力差小,纵向上应力遮挡弱,在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易于过度扩展,大排量条件下易于缝高失控,产生层间干扰及支撑剂铺置问题,影响改造效果及造成材料浪费的情况,限制了页岩油快速上产的推进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地质建模-应力建模-压裂模拟-数
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及手段无法有效的将稠油、超稠油、特稠油从储层中开采出来,利用火烧油层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区块稠油的高黏度特性给其开发开采带来困难,深入了解D区块稠油物性特征,认识火驱过程中稠油的燃烧特性以及适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本文使用仪器对D区块稠油基础物性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区块稠油高密度、高黏度的成因。其次,运用管式炉模拟油层火烧各阶段,稠油氧化规律、燃烧特性等进行
致密油已是我国油田重要的接替资源。致密储层开发最常用的增产措施就是储层压裂改造。在压裂后生产开发过程中发现,原油产量与压裂后焖井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裂缝内流体与孔隙内原油的渗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性质对储层渗吸效果的影响,优化焖井时间,充分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层开发效果。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渗吸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
目前国内东部老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形势十分严峻,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措施。实践表明,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超过10%。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逐渐扩大,普通油藏剩余油储量逐渐减小,高温高盐油藏剩余油逐渐成为聚合物驱挖潜对象。由于现有聚合物耐温抗盐性难以满足矿场实际需求,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制逐渐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以高
抗盐聚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矿化度油藏中,可以弥补传统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遇高盐降粘严重的缺点,聚合物抗盐能力的增强主要来源于其分子链结构的改变。粘弹性作为聚合物最基本的理化性质,分子链结构改变势必会对粘弹性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结构、不同抗盐原理的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也存在差异,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选取了通过两种原理提高抗盐能力的聚合物,分别为三种疏水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