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中,异步注采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部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异步注采技术的提产机理不明晰,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大庆油田G693区块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虽取得了阶段性高产,但开发后期常规的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提产效果不明显,调配难度大,保持地层压力与控制含水矛盾突出。因此,提出非常规注水方式—异步注采对该区块进行充分开发,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及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中,异步注采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部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异步注采技术的提产机理不明晰,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大庆油田G693区块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虽取得了阶段性高产,但开发后期常规的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提产效果不明显,调配难度大,保持地层压力与控制含水矛盾突出。因此,提出非常规注水方式—异步注采对该区块进行充分开发,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及资源开发程度。以G693区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工区地质数据和36口井井位信息,通过Petrel软件建立断层模型、层面模型、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属性模型,并在保留模型框架和流动响应的基础上将模型粗化。将三维地质模型导入数值模拟软件中,结合油藏基本参数与生产井史完成全区和单井历史拟合,通过拟合,全区累产油量拟合误差1.66%,含水率拟合误差2.15%,单井拟合达标率为95.4%,达到拟合要求。然后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同步注采技术与异步注采技术预测五年后的生产效果,表明异步注采具有压力场波动大,饱和度场波及范围广,采出程度高,含水率上升慢的优势。最后,开展异步注采措施综合调整和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G693区块异步注采转注时机最佳为含水率30%;G693河道-主体砂体类型注水强度为25m~3,注采比为1.2,注采周期为注30天采30天,焖井周期为30天;河道-河道砂体类型注水强度为30m~3,注采比为1,注采周期为注30天采120天,焖井周期为30天。将注水参数优选结果应用于实际模型水平区块,预测20年后开发指标结果,该区块22口油井的采出程度由原来的32.60%提高到34.90%,增加2.3%。异步注采技术应用于平直联合布井的低渗透油田对剩余油进一步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大斜度和水平井段钻进时井眼足够的清洁,如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许多钻井问题,如卡钻、托压,掩埋井眼等问题。钻井液携屑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按照作用源分类:一是受循环介质(钻井液等)运动影响;二是机械运动影响,如钻杆旋转、横向运动、轴向运动、高频震动以及携屑工具叶片旋转等。岩屑运移是受循环介质和钻具机械运动耦合影响的高度复杂的固液流动问题。因此,对水平
A区块外扩区位于过渡带北部,面积10.33km~2,地质储量为362.96×10~4t。目前研究区处于初步开采阶段,由于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开采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对研究区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储层岩石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以便指导研究区稠油油藏开发。首先根据研究区平面上的位置分布取井,开展室内实验,测量不同井位油样的原油粘度、含胶量、含蜡量和族组分,分析原油粘度的平面变
喇嘛甸油田经过近20年聚合物驱开发,目前一类油层聚合物驱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以上,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包括二类A油层和二类B油层,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状况均有别于一类储层,因此需要针对二类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剩余油分布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水、聚驱后二类油层剩余油精准挖潜,最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通过了解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目前水、聚驱开发效果,明确现阶段地层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孔
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大多呈现高含水、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严重和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开采出这部分剩余油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X区块经过50多年开发,已进入聚合物驱开发末期,目前综合含水率为98.61%,继续使用聚驱开发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明确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识别出地层内哪些部位形成了优势渗流通道,为聚驱后剩余油挖潜对策的制定,解决油田实际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X区块
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大部分老油田都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常规水驱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开采储层中的原油,导致大量剩余油滞留在储层中。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手段,三元复合驱虽然能代替常规水驱的方法继续开采储层中的剩余油,但是其所带来的环境不友好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三元复合驱相比,聚/表二元驱复合驱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然而,聚/表二元驱复合驱不仅可以弥补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开发、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途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油藏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经典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是基于少量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校正后可用于快速预测开发指标,但当样本数据增多时,往往会出现拟合效果降低的情况,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不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常规的预测方法存在模型建立困难、误差较高、计算量大等缺点。针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采用聚合物、表活剂和碱等化学驱替手段提高采收率,造成采出水水质成分复杂,悬浮固体含量和含油量严重超标,对油田化学驱污水分离处理及回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可实现含油量及悬浮物含量的显著下降,但目前关于深度曝气最优工艺参数较为模糊,深度曝气作用机理和HPAM曝气氧化降解机制尚不明确,为此开展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的室内实验研究以及
N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在目前井网下,一类油层出现含水高、单井日产量低、部分层段动用程度差等现象,为确保油田稳定生产,亟需寻找其他技术解决当前区块遇到的问题。为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需分析影响开发的主控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与油田生产实际,确定该区块适合用聚合物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不同井距方案和聚合物驱注入参数方案,通过方案开发效果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方案对开发效果
当前,国内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主要采用水平井压裂和注水增能提高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岩石具有基质渗透率低、孔喉细小和连通性差等特点,开发生产过程中普遍出现地层能量消耗较大、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产量递减较快和采出程度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油田开发效果。为提高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大港油田致密油藏储层岩心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热点领域,其中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受到极大关注。致密油藏具有孔喉小、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等特点,开发勘探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致密油藏资源开采,常用的技术是大规模水力压裂。压后焖井阶段,压力释放促进压裂液滤失进入储层,改善油水界面性能,提高渗吸置换能力;此外,压裂液对近缝储层具有一定损伤,在开发过程中合理优化焖井时间可在保护储层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增产改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