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蝇王》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于1954年发表的作品。该作品发表以后,因其对人性的哲理思考引起了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作者的代表作。1983年,威廉·戈尔丁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小说。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作者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大战中的故事。因为飞机失事,一群6至10岁的孩子被困荒岛,一开始,孩子们非常团结,他们互相帮助,希望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不幸的是,后来由于人性中恶的因子膨胀,孩子们分裂成了两派。他们互相仇视,互相残杀,导致了一系列令人痛惜的悲剧。小说最终以天真善良的天性的沦落乃至最终被残忍野蛮的人性恶代替而告终。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不仅表现了人性的堕落及其黑暗面,而且深刻揭示了人类尤其是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直指人类生存中的混乱无序、非理性等荒诞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家对残酷现实的痛定思痛的思考和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等严肃问题的关注,具有强烈的荒诞文学的色彩。
本文试论述《蝇王》所体现的荒诞性,主要从小说的背景及情节、人物和意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本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小说发生的背景和体现非理性、非道德的相关情节。通过对战争背景、焚烧和谐自然的森林、毁灭代表民主与科学的海螺与眼镜、追逐玩乐与狩猎、疏忽求救火焰致使其熄灭、相互残杀等一系列与自然、社会和文明对立的情节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小说人物生存处于混乱无序、丧失理性与道德、绝望无助的荒诞状态,从而论证《蝇王》在情节上的荒诞性。
第二章从小说的人物进行分析。通过对主要人物拉尔夫、杰克等的分析,从人物行为和人物心理两方面,如狩猎与残杀、对“野兽”的惧怕和恐惧、杀戮的快感、拉尔夫的绝望和哭泣等描写,揭示人物自我的丧失、内心的恐惧和痛苦、异化等与自然及社会极端不协调的荒诞性特征,从而论述《蝇王》在人物上的荒诞性。
第三章从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来解析《蝇王》所表现的荒诞性,包括物的意象和人的意象两个方面。其中,重点分析火、“野兽”和蝇王等主要物的意象,通过它们由被惧怕到被膜拜,甚至最终成为控制孩子内心的事物来展现生存的荒诞。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唱诗班成员和海军军官两个人物意象,从反讽的角度挖掘他们身上的荒诞性。这些意象的反讽意义深刻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极度扭曲与变形,体现作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焦虑,从而论证《蝇王》在意象上所体现出的荒诞性。
全文通过对《蝇王》荒诞性的解析,剖析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深担忧和思考,从而印证戈尔丁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并在《蝇王》的创作中使用了存在主义的观点。《蝇王》反映的荒诞性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深刻揭露了人类生存的荒诞本质,并且告知大家这种荒诞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人人都生活在荒诞之中。人们苦苦挣扎,想要摆脱这种荒诞状态。结果却适得其反,陷入到更大的荒诞之中。对《蝇王》荒诞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荒诞,并反思生存现状和生存意义,帮助我们把握生活实质,从而更有意义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