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4.09~2016.09收治的1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其中80例并发肺栓塞(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组病例均由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深静脉造影明确下肢DVT诊断,经肺动脉CTA血管造影明确PE诊断。在80例PE患者中,采用单纯抗凝治疗32例(A组),采用抗凝+IVCF+导管溶栓(CDT)治疗(B组)48例,并对1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以上患者进行跟踪性随访3~12个月。结果DVT住院患者合并发生肺栓塞的发生率为42.3%(80/189),年龄在45岁以上占91.25%,其中平均年龄为63.75±12.36岁。96.25%(77/80)患者存在致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48.9%)、吸烟(33.8%)、感染(32.4%)、卧床制动(30.6%)、手术创伤(16.4%)、肿瘤(13.2%)为主要致病因素。右下肢DVT患者并发PE的发生率为82.3%,高于左下肢的31.2%。在中央型(髂-股、股-腘静脉)DVT患者中,并发肺栓塞的人数为77例,明显高于小腿静脉(周围型)并发肺栓塞的人数。在治疗方面,单纯抗凝组再发肺动脉栓塞5例,抗凝+IVCF+导管溶栓(CDT)治疗组再发肺动脉栓塞1例;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DVT,在患肢消肿率、静脉平均通畅率方面,近期疗效较好,溶栓治疗前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为(4.26±2.75)cm、(3.22±1.63)cm,导管溶栓治疗后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1.0±0.90)cm、(0.90±0.80)cm。结论(1)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治疗DVT患者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能迅速降低患肢水肿。(2)CDT结合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防治DVT高危人群并发PE的风险。(3)CTPA能降低肺栓塞的漏诊,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