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形因子从不同的视角,定性、定量地描述了一定尺度条件下地貌的形态特征。它既可反映微观坡面的地表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的强度,又能在宏观上揭示地表形态起伏的基本格局,同时,通过地形因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异特征,也可反演出地貌形态的发育,研究区域地貌及地理的演化趋势。本文首先构建了黄土地貌地形因子的分类系统。随后,针对不同的尺度和对象,进行了地形因子的初步遴选。在此基础上,以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区,以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运用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众多黄土地貌地形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归纳得到了描述黄土高原地貌形态格局的核心地形因子。最后,根据核心地形因子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了陕北黄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异规律,实现了陕北黄土地貌形态类型的区域划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地形描述因子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地貌地形因子的分类原则和基本依据。根据地形因子分类依据,构建了较为系统、详细的地形因子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地形因子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的地形因子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2、分析了黄土地貌核心地形因子研究的目的。根据研究目的,从不同的尺度,初步遴选得到了19个地形因子。这19个地形因子,既有描述坡面信息的地形因子,也有描述流域和区域信息的地形因子;既有反映地貌形态水平方向特征的地形因子,也有反映地貌形态垂直方向特征的地形因子。在确保因子全面性的基础上,减少了地形因子定量分析的数量。3、对不同地貌类型下19个地形因子进行信息量和可区分性评价,剔除了高度相关的和地形区分能力较弱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描述黄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的核心地形因子。所有核心地形因子所表达的信息量完整,在每个地貌类型内又相互独立,为进一步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研究奠定了基础。4、利用遴选得到的黄土地貌核心地形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了描述黄土地貌形态空间分异的三个主要因子和一个综合因子。以上述3个主要因子和1个综合因子为基础,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以流域为对象进行多尺度分割,利用多层次监督分类的方法识别每一个流域的地貌类型,最终实现了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类型的区域划分,并结合区划结果对各地形因子进行了指标的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