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在中国当代文坛骤然崛起,以强势姿态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之后又一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不同于控诉历史,反映当下社会现状的文学主题,“寻根文学”一经出场,便带有鲜明的“回归”诉求和书写倾向,但在浩荡的历史文化宣言和口号遮蔽下,隐藏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宏大愿望和野心,“寻根文学”作家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创作和努力。最终至“寻根文学”思潮落幕,也并未真正完成宣言中高于文学本身的文化命题,但其介入和参与了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变革,突破了一贯传承的现实主义“反映论”认知模式,大量引进西方文学观念,糅合众多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充分吸收西方现代小说技法,与中国本土创作经验相结合,既是对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一元化局面的有力反拨,又是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坛一次较为低调和成功的试验。同时,对多元化文学时代的到来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国门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成为当代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选取“寻根文学”与80年代小说创作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和作家心路历程,试图揭示“寻根文学”的曲折发展历程和在80年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共分五章,引言部分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重启此文学议题的意义。第一章从国内外社会、文化环境及文学自身运作规律入手,分析“寻根文学”兴起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从关注民间文化、批判国民性劣根性、弘扬传统文化人格、重审道德仁义四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力图呈现“寻根文学”为80年代文坛注入新的元素和力量;第三章重点分析“寻根文学”思潮为80年代小说转型所提供的必要条件,揭示其与80年代小说嬗变的可能;最后一章为结语,总结全文,梳理论文脉络,并得出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