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脑肿瘤,近些年来,虽有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但患者的预后仍不满意。脑胶质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但是,即使组织类型比较一致的脑肿瘤也会有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同一组织类型的脑肿瘤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虽然在一些脑肿瘤尤其是髓母细胞瘤和恶性胶质瘤的分子、基因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总体治疗效果差异很大,尚不能同步应用于临床。白血病和乳腺癌的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在肿瘤的整体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对肿瘤的发生、增殖、维持和扩散起同样的作用,仅仅有一小部分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的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大多数肿瘤细胞发生后,逐步进入分化和成熟甚至衰老阶段,缺乏或失去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仅仅形成肿瘤形态学上的外在表现。发现在总体肿瘤中,存在着能够维持肿瘤生长的关键细胞,这将有助于理解肿瘤形成和发展的许多机制。脑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脑胶质瘤内存在与神经干细胞性质相似的细胞,它们可能参与了脑肿瘤形成。这些细胞在体外可形成神经球,能够自我更新,有异常的增殖能力,且具有多分化潜能,在一定环境中可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细胞比例与原肿瘤相似。这些细胞是脑肿瘤中一小部分表达人类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细胞即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BTSC)。将这种细胞注射入小鼠颅内,可在活体内产生与原肿瘤类似的肿瘤,重复操作又可以在另一只小鼠体内产生表型相似的肿瘤。结合上述学说和临床实际应用,进行本实验设计。在脑胶质瘤中分离,培养及鉴定BTSC,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特性,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探讨胶质瘤个体化定位化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术中取脑胶质瘤中5个位点的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CD133和Nestin的表达;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中不同位点的细胞增殖;用2Gy、3Gy、5GY、8Gy、12Gy、15GyX线剂量照射细胞活力最强位点的肿瘤干细胞。用统计软件SPSS 10.0处理数据,利用方差分析(One May ANOVA)来检验不同位点指标间或不同X线照射后指标间有无统计学意义,利用最小显著差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从胶质瘤中提取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细胞球,传代后肿瘤细胞球仍保持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体外培养中,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特异性的标志物CDl33和Nestin;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有差异;8Gy以上X线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脑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脑肿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脑胶质瘤具有异质性,部位不同,脑肿瘤干细胞增殖活力不同;不同的放疗剂量对BTSC有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