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哑巴会”仅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彝族村寨,民间对节日的称呼为“二月八”。节日中的主要仪式活动为跳哑巴神,由村中九名成年男子秘密装扮成“哑巴”,在广场打跳娱人及入户驱神。跳哑巴神是一种用于驱神逐疫、祈福禳灾的祭祀舞蹈,属于傩舞的范畴,是中国傩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哑巴会”中跳哑巴神仪式逐渐由娱神转变为娱人,表演者头戴面具,怪异的装扮,简单粗狂的动作,吸引着外界人士纷纷踏足探访。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节日的称谓、仪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衍伸出“新传统”。探讨如何传承与保护民间的“哑巴会”,逐渐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笔者于2012年二月初八“哑巴会”期间,详实记录了节日的仪式过程,访谈了多位当地的政治精英、文化精英、节日中的会头、“哑巴”扮演者、普通村民、媒体等群体。从不同的视角中审视他们对“哑巴会”的认知。 本文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哑巴会”的生成环境盖瓦洒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第三部分记录了“哑巴会”完整的仪式过程。第四部分分析了“哑巴会”的文化内涵,主要从节日的信仰体系、仪式中的艺术、仪式象征意义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从内部与外部分析了“哑巴会”的文化功能。第六部分从历史到现代梳理了“哑巴会”的变迁。第七部分探讨了“哑巴会”的传承与保护。第八部分是结论,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与保护进行一定认识与思考。 通过对“哑巴会”的全面分析,试图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仪式结构、仪式功能等方面来探讨“哑巴会”的节日性质,以此对节日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一定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