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口服九气拈痛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此法进行疗效评价,为本法在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共64例,将临床收集到的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32例。治疗组为耳穴贴压法与口服九气拈痛丸共同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口服中成药九气拈痛丸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病程、年龄、痛经轻重程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10.81±3.14,对照组治疗前10.87±3.31,(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7.06±2.21,对照组治疗后8.52 ± 2.93,(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疼痛积分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83.9%。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4.23±5.31,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4.58±5.08,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5.25± 5.13,对照组治疗后8.32± 6.76,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选用耳穴贴压法与口服九气拈痛丸法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独口服九气拈痛丸。2.对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耳穴贴压法与口服九气拈痛丸法共同治疗,在降低痛经程度、维持远期疗效方面效果均优于单独口服九气拈痛丸。3.耳穴贴压配合九气拈痛丸口服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气滞血疲型原发性痛经的较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