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征框架效应是行为经济学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指的是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境中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自Levin,Schneider和Craeth(1998)首次提出了特征框架效应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对这一现象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关于特征框架效应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意识层面上。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对特征框架效应的无意识加工进行探讨,提出阈下呈现框架也会导致被试产生与其效价相一致的偏好,即特征框架效应。但关于特征框架效应的无意识加工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特征框架效应自动化加工是否存在,并探讨阈下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机制及个体情绪对阈下特征框架效应的影响。
研究一采用2(阈下框架类型:积极VS消极)×2(时间压力:有VS无)的被试间设计对特征框架效应的无意识加工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框架类型与时间压力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特征框架效应只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才发生,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估计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了特征框架效应的无意识加工的确存在。
研究二采用2(阈下框架类型:积极VS消极)×3(词汇类型:积极VS中性VS消极)混合设计对阈下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框架类型与词汇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积极组对积极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比对消极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快,而消极组对消极词汇判断的反应时要快于对积极词汇判断的反应时。也就是说被试对与框架类型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比框架类型不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框架激活了与框架一致性的信息,起到了语义启动作用,从而导致被试在判断任务中的评定值偏向该框架类型。
研究三采用2(阈下框架类型:积极VS消极)×3(情绪类型:积极VS消极)的被试间设计来对个体情绪对特征框架效应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情绪类型和框架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采取的是启发式加工,表现出特征框架效应。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采取的是系统性加式,没有表现出特征框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