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中的杂合——以Gone with the Wind两个中译本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合”最初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Berube1982:629)。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随着各学科对杂合问题的探论,杂合的优势也渐渐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翻译领域也普遍存在杂合现象,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的杂合非常明显。因为文学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使译文具有和原文大致相当的文学性,所以译文在很多时候必须保留一些来自原文的异质性成分。随着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对翻译中的杂合问题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韩子满提出杂合是文学翻译译文一个本质的、普遍的特征。   本研究以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来说明杂合是文学翻译的一个本质的、普遍的特征。这两个译本分别为2008年出版的傅东华所译的《飘》和1990年陈良廷等九人合译的《乱世佳人》。经分析认为,这两个译本都是杂合而成,区别在于杂合的程度不同,陈译本的杂合度远远高于傅译本。本研究总结出了影响两个中译本杂合度的四个因素即翻译目的、翻译文学的地位、主流翻译策略以及目的语读者;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杂合的三个维度即语言、文化及其成分尽可能详尽的分析这两个译本的杂合。本研究指出两个中译本中杂合的意义在于不仅更好地传达了原作的信息,还促进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   本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说明了:   1.杂合是文学翻译译文一个本质的、普遍的特征;   2.本研究所选案例都具有杂合的特点;   3.陈译本的杂合度高于傅译本,因为在于陈译本中异化成分高于其中的归化成分;而傅译本中归化成分高于异化成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在一定范围内证明了杂合作为文学翻译特征的普遍性;   2.在一定程度上详细分析了影响杂合度的因素;   3.是对文学翻译中杂合研究的进一步解释;   4.基于本研究,预测未来杂合的走向,即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读者需求的扩大和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文学翻译的杂合度会更高。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Robin Lakkoff和Deborah Tannen理论为基础,对中文博客语言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尽管博客很多是匿名的,但是本研究对此提出了三个假设:(1)中文博客的语言在
J.D.塞林格是二战后享有盛名的美国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部小说。该小说探索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压抑、痛苦、疏离和矛盾
学位
语言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而从文献上看,将模糊语言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用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者所致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将模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