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文用典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照作为南朝宋的文坛杰出大家,其才情向来为人称道。鲍照的俊逸洒脱,不仅来源于他的天赋异禀,志高才雄,而且是建立在他博览群书、刻苦好学基础之上的。深厚的文学积累,独特的阅读旨趣,最后以用典这种较为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呈现。鲍照自言“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他是一位才人,他更是一个学人。鲍照诗文的大量用典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最好的致意,同时,其用典方式在“元嘉体”的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鲍照的诗文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目光,关于鲍照乐府诗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然而从用典角度研究鲍照的诗文还很少见。基于此,本文以用典作为切入点,考察部分文史经典对鲍照文学和思想的影响及鲍照诗文用典对“元嘉体”的构成。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对鲍照诗文用典进行论述。绪论部分对“用典”概念进行界定,根据鲍照用典研究不足现状对选题意义及价值作以论述,梳理出相关研究成果以为本文研究鲍照用典情况作铺垫。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鲍照诗文用典总体来源进行统计和分析。鲍照现存诗歌205首,赋10篇,表、启、疏、书、颂、铭、文共26篇,典源涉及经史子集各部。鲍照在典故选取上更倾向于诗骚,史传及建安、西晋文人的诗文。鲍照诗文用典不仅受博学尚史、数典为工的文学潮流影响,同时缘于个人为追求仕途之路的妥协及表达情志的意愿,并且离不开用典自身的价值。鲍照诗文用典来源范围广泛,经史子集无不囊括,传承优秀文学遗产,博采众长。鲍照诗文用典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简繁结合,即用典方面可少可繁,灵活转化。鲍照使用较多笔墨征引、运用典故不仅是为了炫耀自身文采,而更多旨在表达个人情志,传达“言外之意”。第二章结合鲍照的仕途坎坷经历,主要集中选取鲍照诗文用典涉及较多的文史著作,举例分析《诗经》《楚辞》《左传》《史记》《汉书》及曹植诗文、陆机诗文与鲍照用典的关系。鲍照沿用《楚辞》的唯美语词,承继主题内容上的屈骚精神,体现了鲍照用典对《楚辞》的传承。无论是对典意的遵从还是变异,鲍照已将源自《诗经》的典故深入内化,造就一篇篇别有意蕴的诗文。鲍照诗文中的事典多选取《左传》《史记》《汉书》等史书中明君贤士、怀才不遇的案例,暗合自身壮志未酬之情。鲍照对建安文人曹植、太康文人陆机颇为喜爱,对其诗文词句的征引和化用比较多。第三章主要分析鲍照诗文用典对“元嘉体”的构成,主要包括鲍照诗文用典对自身诗风的影响和对元嘉诗风的继承与纠正,使鲍照诗文用典在元嘉诗风的大背景下有整体把握,将个人与整体相关联。鲍照用典繁密使得自身文风呈现典雅、深密、整饬的状态,用典减少使得自身文风俊逸、淫艳、险俗,对典正雅重的元嘉诗风更起到了冲击作用。第三部分为结语。说明分析用典不仅可以窥见鲍照对文学传统养料的汲取,更可以看出鲍照诗文用典的情志含蕴,对其自身和诗坛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慢性心脏疾病,以老年人居多,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应积极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引言1932年9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开始了求学生活。如甲午中日海战后绝大多数的留日中国学子一样,他对“彼邦”怀有复杂而曲折的感情,处于“羡慕”与“气愤”、“惭愧”、“难过
【正】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确切地指出了的。但是,各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来实现却是一个崭新的重大问题。1958
保险最核心的保障功能建立在社会属性和市场属性基础之上,随着社会与市场不断博弈,保险的保障功能经历了从社会生活领域“脱嵌”与“再嵌入”的反向运动过程。借助波兰尼的双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短跑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无氧代谢的能源物质和供能过程,并根据能量供应的原理,提出了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评定措施;同时,针对少
仙人掌类植物用无胜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但当需要大量繁殖或想培育新的仙人掌品种时,必须采用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
近几年来,水产品市场上克氏原螯虾十分走俏,价格逐步攀高。为了寻找克氏原螯虾的养殖资源,笔者利用藕塘进行克氏原螯虾套养试验,并不断改进套养模式。在没有明显降低荷藕产量的基
文中提出一种融合颜色显著性和似物性的对象级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量化并计算像素点在RGB空间下的稀疏性以及在LAB空间中的对比度,得到像素级的显著性;其次对原图像进行超像
河南省巩义市委统战部会同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做好宗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做法是:1.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在每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我国新经济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处于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同时,新时代也给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