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加重,而地球上可供开采的一次能源(石油、煤等)日趋减少。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和其它新能源发电技术比较,风力发电技术较为成熟。风力发电本身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弱可控性以及弱抗扰性的特点,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对含有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系统来说,其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南网主网和云南电网进入异步互联模式运行之后,云南电网仅通过直流线路与南方电网主网异步联网。云南电网和南网主网之间由异步联网之前通过交流线路的同步“硬连接”,转变为异步之后通过背靠背直流的异步“软连接”。这导致主网的频率变化无法直接快速地反应到云南电网侧,云南电网内的机组在响应主网频率变化方面与异步之前发生较大变化。伴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增加,云南电网系统运行稳定特性都将发生变化。地区电网位于电网末端,网络构造较为单薄。而由于风力发电特性,风电场通常情况下都是接在电网线路的末端,网架结构相对脆弱。本文研究对象保山地区电网位于电网末端500kV,其波动率大于云南电网主网,一旦系统出现波动,容易导致地区电网进入孤网模式运行。系统频率升高,一旦超过风机保护临界值,则会触发风机过频保护动作使得风机脱网。这无异于系统在经受了一次扰动之后又发生了机组跳开扰动,在很大成程度上会恶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虑到今后地区电网风电并网规模逐步扩大为大势所趋,在异步联网工程实施之后,地区电网风电并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上述情况,考虑地区电网的独特性,本文以保山电网为研究目标,对异步联网以后对地区电网风电并网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异步联网工程以及进入异步模式之后南方电网主网以及云南电网响应特性。其次,详细分析了保山地区电网的网架结构,依据BPA中所获取的实测数据,基于电力系统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程序DIgSILENT/Power Factory(DPF)搭建了整个保山地区电网模型。再次,在所搭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多个实验方案:分别在夏大方式、冬大方式以及夏小方式下进行仿真计算,大理~苏屯2回线故障、施甸~保山/施甸~昌宁2回线故障以及苏屯~保山2回线故障,并在此故障基础上对风机脱网之后保山地区电网的电压、频率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考虑基于模型在保山电网风电场中接入储能系统,并对储能系统在调节电压以及减小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方面的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理论分析及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