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NKSCC)常见于鼻咽部,约占鼻咽癌的95%[1],而发生在鼻腔鼻窦者少见。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鼻腔鼻窦NKSCC的报道较少,且命名较为混乱,除NKSCC外,有移行细胞癌[2]、圆柱形细胞癌[3]、施耐德癌[4]、Ringertz癌[5]、呼吸道上皮癌[6]等等。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头颈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7](第4版)中将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分为角化性鳞状细胞癌(KSCC)、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NKSCC)、梭形细胞性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样鳞状细胞癌、疣状鳞状细胞癌等。将鼻腔鼻窦KSCC和NKSCC单独分类,不仅仅是因为二者存在组织病理学差异,还因为NKSCC比KSCC对放疗更敏感[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小,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率更高[9-13]。由于鼻腔鼻窦NKSCC临床病理类型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国内外文献缺乏对该病系统的认识和诊治经验的总结,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和漏诊。目的:通过探讨鼻腔鼻窦NKSCC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经病理确诊的3例鼻腔鼻窦NK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鼻腔鼻窦NKSC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鼻腔鼻窦NKSCC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就诊年龄56-76岁,中位患病年龄为66.7岁;病程1-6个月,中位病程3.7个月。病例1因“右侧间断鼻出血伴头痛1个月”就诊,电子鼻咽镜下见鼻中隔双侧后份突出表面不平的粉红色肿物;病例2因“左侧鼻干伴涕中带血6个月”就诊,前鼻镜检查见左侧黎氏区及鼻底见粉红色溃疡,表面微隆起,略不平;病例3因“右侧内眦皮下隆起、疼痛伴溢泪4个月”就诊,眼眶CT见右侧泪囊及右侧鼻腔、筛窦团块状软组织影,电子鼻咽镜见右侧中鼻道淡粉色不平肿物。病例1在全麻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随访1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复发及转移,因心脏病去世;病例2接受放射治疗,随访18个月复发;病例3在全麻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行肿物切除术,术后1个月接受放射治疗,随访18个月,复查鼻窦MRI未见复发。结论:1.NKSCC发生在鼻腔鼻窦者少见,耳鼻喉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2.鼻腔鼻窦NKSCC的诊断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电子鼻咽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3.鼻腔鼻窦NKSCC的治疗主要由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病变局限者首选手术,病变较广泛者术前或术后加用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