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SPA1是拟南芥光形态建成反应的三个主要负向调节因子之一,SPA1的过量表达导致极强烈的黄化反应。光敏色素phyB主要促进红光和蓝光下的光形态建成,是抑制植物避荫性反应的主要光受体。以往的研究发现,在远红光下phyB能够拮抗phyA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但是对该拮抗机理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借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对SPA1调节phyB介导的远红光反应和避荫性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较为细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A1是拟南芥光形态建成反应的三个主要负向调节因子之一,SPA1的过量表达导致极强烈的黄化反应。光敏色素phyB主要促进红光和蓝光下的光形态建成,是抑制植物避荫性反应的主要光受体。以往的研究发现,在远红光下phyB能够拮抗phyA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但是对该拮抗机理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借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对SPA1调节phyB介导的远红光反应和避荫性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在远红光下,phyB过量表达导致明显的黄化反应,而相应的phyB突变体表现为光形态建成加剧;phyA和spal缺失突变体均能决定phyB在远红光下的表型,表明在远红光下phyB对phyA介导信号途径的拮抗依赖于SPA1和phyA;在黑暗和远红光下,phyB促进SPA1转录水平和蛋白积累,导致phy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下降。因此,在远红光下phyB可能通过诱导SPA1的表达来拮抗phyA介导的光形态建成。利用遗传杂交的方法,把SPA1-OE分别导入phyA-211, phyB-9和cryl-304缺失突变体的背景下,发现SPA1-OE可以促进phyA-211、phyB-9和cryl-304引起的避荫性反应;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证实SPA1可以分别与phyA、phyB和cryl互作;在spa1和copl缺失突变体背景下, phyB的蛋白积累增多,表明SPA1和COP1参与phyB蛋白的降解;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学观察,发现SPA1可以调节COP1的核聚集。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SPA1通过调节COP1的核聚集,来参与phyA、phyB和cryl的翻译后调控,这是其调节拟南芥避荫性反应的关键步骤。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发现SPA1促进phyB介导的避荫性反应,可能与激活大量F-box基因和生长素等激素途径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1980-2004年的中国地区历史天气图、大气探空资料、逐日降雨量资料和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多种统计、诊断方法,首先对近二十多年高原低涡的基本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低涡发生年际变化的成因;随后分析了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基本特征及其年际变化;最后分析了高原低涡群发的成因以及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可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近25年高原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
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伴随着全球变暖过去几十年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持续减少,导致该地区的水资源进一步缺乏。华北水资源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夏季空中水是华北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源泉,深入认识华北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是制定未来国家水资源应对策略的重要前提。为此,本论文利用东亚探空资料,全国722个台站的降水、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和ECMWF大气再分析资料
美国Oklahoma大学风暴分析和预测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已经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暴雨的研究中,而ARPS-3DVAR系统在国内的应用还很少。本文将国内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A)的反射率及径向风资料引入ARPS-3DVAR同化系统进行同化,针对2006年登陆浙江苍南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超强台风“桑美”,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面向全球所有观众讲述了一个意蕴悠长的中国故事。而中国媒体对于冬奥会进程的关注、报道和创新传播工作,早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之际就已经开始,尤其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的一年时间内,各大媒体紧紧围绕冬奥主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求新求变,通过内容形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风廓线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卫星云图和TBB资料、3小时一次的原始报文数据以及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北京地区2006年7月31日(第一场暴雨)和8月1日(第二场暴雨)接连下的两场暴雨进行细致的观测对比分析。(1)分析表明:500hPa西来河套槽东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即加深的槽和切断为低压槽,分别是北京7月31日和8月1
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一直以来是预报中的难题。本论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与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31日和8月1日两次典型降水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雷达资料为主,应用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重点对两次过程的边界层三维风场和温度场特征,以及低层东风对边界层辐合线形成的作用等进行对比分析和初步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揭示北京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为今后开展对流天气的更深入研究和解决业务预报中的难题,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特别北京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更令世人瞩目,尽管北京已通过集中整治空气质量已有了长足的改善。但仍有不少大气污染问题有待解决。其中除了细粒子污染问题,光化学烟雾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夏季O3污染以及十三陵地区高O3浓度两个问题进行了观测研究。2001年9月7日~17日在北京城区舞蹈学院楼顶和十三陵地区昭陵进行了一次以O3
本文利用耦合了CAMS详细云分辨方案的中尺度暴雨云分辨模式MM5v3,采用T106资料作为初始背景场,结合GMS-5红外云图、地面雨量和雷达资料等实测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23日08时的一次梅雨锋云系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与实测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梅雨锋云系微物理特征,并进行人工引晶催化模拟试验,探索人工调控区域雨量的可行性。分析实测的红
青藏高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亚洲季风、乃至全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而高原大气边界层作为连接高原独特下垫面和自由大气的桥梁,在上述影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的匮乏严重制约着青藏高原天气与气候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在高原中部那曲地区安装了日本三菱公司的WPR1300型风廓线仪,并于2004年4-9月进行了连续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探测。风廓线仪
对流过程的动力和热力中尺度结构对进一步了解对流过程形成机理的有重要意义,而双多普勒雷达是研究和反演动力和热力过程三维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更准确地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的结构,对云和降水中尺度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利用新疆相距29km的两个C波段乌鲁木齐和五家渠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雷达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雷达资料插值和径向速度误差对风场反演的影响,详细研究了2004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