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电影问世不久之后,电影节便以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三者融合的独特形态呈现在了大众眼前,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大型电影盛典,在世界电影的发展长河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且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影节在全球电影文化的推动下也逐渐成为了电影节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被各国热爱电影的人们所关注和期待,但是由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策体制,中国电影节的展现形态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纵观中国电影节的历史,从建国初期中国开始重视电影文化产业,设立了电影评奖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个电影节诞生,中国电影节开始正式走向正轨;再到新世纪之后,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电影节的产业化功能得到更大化的体现,与市场之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正是历经了时间的打磨,使得中国电影节发展成为如今的形态。但是随着世界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节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其评奖标准的无序、电影节数量的激增、管理职能的缺失、明星化严重、大众感受失衡等问题导致中国电影节的专业性开始遭受到大众的质疑。因此,中国电影节的未来发展和走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将在世界电影节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梳理中国电影节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脉络,通过中国电影节本体艺术性、商业性、社会性的角度来探讨其现存的环境和生存的困境,并且根据现有的问题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提出合理化的改良策略,帮助中国电影节以健康的姿态不断前进。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系统地梳理了此课题的研究目的。第一章通过学界、业界、大众这三个角度来界定“电影节”,三种不同的视角让电影节的性质变得更加饱满立体;又通过艺术性、社会性和商业性这三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电影节的存在价值,从而明确了电影节的意义;并且横向分析了世界电影节对中国电影节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新世纪文化产业下的电影节特征。根据以上的梳理,可以清晰地展现电影节的基本形态,为后文研究中国电影节做好了铺垫。第二章主要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下去研究中国电影节的生态环境、发展脉络和生存困境。通过政治、经济、大众心理三个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国电影节发展形态的外在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再利用时间顺序具体梳理中国电影节雏形、萌芽、发展、瓶颈的变化过程。根据中国电影节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趋势,再结合当下中国电影节的现状,指出中国电影节目前面临着本体形态混乱、管理职能缺失、过度商业化、大众感受失衡的困境。第三章则是针对上一章中所总结的中国电影节生存困境,给出具体的改良策略和走向构想,分别从本体完善、商业路径、受众考量和政府扶持这四个方面做深入阐述。先从中国电影节本体入手,通过创建品牌、健全评奖机制、创新板块单元的方式,使中国电影节自身提升专业性和权威性;其次,充分利用全球产业化的趋势,不断扩大合作市场、联合院线宣传、挖掘产业升值空间,从而提升中国电影节的竞争力;再次,需要更好的调动大众对中国电影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所以有必要增加观众投票权,并且适当开发互动娱乐项目,让更多人有机会可以参与到电影节中来;最后,则需要国家进行宏观的调控,通过政策的优化调整、大力投放资金补助、加强监管这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中国电影节的健康发展。最后的结语部分不仅仅凝练了文章的核心思想,而且预测了中国电影节的发展趋势,分别有:同类电影节的整合、产业的自觉联结、市场版图的扩大、大众与电影节关系更为紧密。通过对中国电影节未来走向的畅想,使文章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