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约有10%-15%的病例虽经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迁延不愈进而发展成为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手术是解决上述临床棘手问题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研究上颌中切牙根尖切除手术及后续冠修复在不同咬合状态下对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根尖切除长度和冠修复方案的指导。基于离体牙Micro-CT扫描图像数据及解剖,通过逆向建模得到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
【基金项目】
: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No.YG2016MS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约有10%-15%的病例虽经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迁延不愈进而发展成为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手术是解决上述临床棘手问题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研究上颌中切牙根尖切除手术及后续冠修复在不同咬合状态下对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根尖切除长度和冠修复方案的指导。基于离体牙Micro-CT扫描图像数据及解剖,通过逆向建模得到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五组实验模型:正常牙齿模型、根尖周炎模型、根切手术模型、术后愈合模型、冠修复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各部分的应力和位移,对比分析根切术后牙齿的生物力学特性,得到合适的根尖切除长度和术后冠修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根切手术能够有效改善牙齿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术后牙根周支持组织的再生是根切手术成功的关键。结合有效冠根比这一概念,不同根切长度(0、3、4、5、6、7、8mm)模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部分应力和位移在超过5mm(CRR>1.19)的根尖切除后显著增加;咬合方式及载荷变化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深覆盖时超过5mm的根尖切除显著增加了牙齿的位移(10%);深覆时进行4 mm以上的根尖切除牙齿颈部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增加超过50%;深覆和深覆盖时超过6mm的根尖切除手术使得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增加超过50%。全冠和贴面两种冠修复方式和6种冠修复材料对根切冠重建生物力学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全冠修复牙齿生物力学性能更优以及Lava Ultimate修复材料对残齿最友好且能使粘接层最持久。根尖手术能够明显改善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生物力学性能,正常咬合和深覆盖时3-5mm为可接受的根切长度,深覆状态下极限切除长度减至4mm,深覆盖和深覆同时存在时极限切除长度可增至6mm。术后全冠修复且采用Lava Ultimate材料能够更好地保存残齿提高粘接剂持久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机械力对维持牙周组织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大的机械力刺激可引起牙周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是牙周组织受到机械应力的直接效应组织,前期研究表明机械牵张力加载可使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中的炎症体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w
目的牙周炎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进展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在炎症性疾病与糖尿病中,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代谢途径可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明确牙周炎及伴糖尿病牙周炎中脂氧合酶的表达谱,并初步阐明脂氧合酶在牙周炎及伴糖尿病牙周炎中的致病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牙周炎牙龈组织临床样本,明确了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脂氧合酶家族的表达谱,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索差异表达的脂氧合酶的致病机制
目的:了解口源性口臭相关舌苔微生物的组成情况,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应用在口源性口臭相关细菌检测中的可行性,为更好地诊治口臭提供思路。方法:运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实时定量PCR对20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20例健康对象舌苔样本内的中间普氏菌、wadei纤毛菌和小韦荣球菌这三种细菌的丰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分析这三种细菌的丰度与各口臭气体的相关性。结果:wadei纤毛菌和小韦荣球菌在口臭病例组
目的:牙龈厚度对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非常重要,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增厚牙龈。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浓缩型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可以增加牙龈的厚度,但其潜在机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究CGF促进牙龈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和内在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患者随机分为Bio-gide膜组和CGF膜组,择期行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术(periodonta
研究目的:牙周病与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比较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组和正常组的龈沟液、精液环境中重要炎性因子的差异,为探索牙周炎通过龈沟液微环境影响男性精子质量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依据。研究方法:募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第九人民医院的21至48岁男性共74位,将研究对象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精液参数异常组与精液参数正常组,每组各37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
研究目的:比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龋病和牙周炎患病率的差异;其次,比较两组之间龈沟液和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了解这些炎性因子在龈沟液和血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牙周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作为血透组,同时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DMFT指数来评估龋齿状况,采用可视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石指数、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在C/C表面制备了Si C/Al2O3内层和Zr B2/Si C/Ta2O5外层的双层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了涂层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烧蚀前涂层表面没有裂纹并且内层与基体、内层与外层之间结合良好。元素Zr、Si、Ta在涂层表面的分布相近,涂层表面成分分布均匀性良好。通过氧乙炔火焰在1800℃下对涂层的抗烧蚀性能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源性抗菌肽LL-37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s)的增殖,迁移和成牙本质/成骨向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健康的第三磨牙或因正畸拔除的年轻恒牙,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APs,并用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和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体外培养的SCAPs经LL-37诱导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分析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特征性CT表现,并将CT显示邻近神经孔道侵犯特征与患者预后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T在腭部ACC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初诊并经外科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9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CT形态学表现、平扫及增强CT值、和临近解剖孔道侵犯情况。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定期
目的:基于CBCT数据,我们应用Materialise-Mimics Research software21.0软件来测量分析特定牙齿的牙髓组织/牙体组织体积比(pulp/tooth volume ratio,PTR),从而寻找内在规律,推断中国上海汉族青少年人群的牙龄。方法:本研究共搜集272位患者的CBCT样本,其中包含139位男性及133位女性,最小年龄为8.08岁,最大年龄为19.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