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电主轴系统热态特性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主轴系统由于加工精度高、质量好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高档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精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电主轴系统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电主轴系统中各接触面的微观形貌又直接决定了电主轴系统的热态特性。因此,应用分形理论对圆弧形接触面间的接触热导(TCC)及其对电主轴系统热特性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公司ES系列电主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接触力学模型,对接触热导特性进行分析,同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建立电主轴系统的热阻网络模型,探求电主轴系统的热态特性,并搭建实验平台从实验角度分析圆弧形接触面间TCC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形参数对电主轴系统热态分布特性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的分形特性分析在结合分形理论基本概念和分形维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表面形貌表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W-M函数)推导了多相位数值计算方法,同时,为提取分形参数、探求材料属性及接触表面粗糙度对分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地貌测量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准确性。(2)基于分形理论的圆弧形接触面间接触热导求解方法研究建立了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接触力学模型,分别考虑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种变形状态下接触方位角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并与经典接触模型和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建立了圆弧形接触面间TCC模型,分析了分形参数对TCC的影响规律。(3)基于分形理论的电主轴系统热态分布特性研究对电主轴系统内部主要的热源和生热特性进行分析,对电主轴系统传热进行计算,分析轴向导热热阻和换热热阻,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电主轴系统的热阻网络模型,通过求解热平衡方程,分析了电主轴系统各关键节点的热态特性,以及分形参数对电主轴系统节点温度变化的影响。(4)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基于傅里叶定律和传热学理论,进行了热传导实验,分析了圆弧形接触面间TCC的实验计算原理,将实验结果与仿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TCC的影响因素。同时,在高档数控铣削加工中心上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电主轴系统温升实验,分析了主轴转速对电主轴系统关键元件瞬态温度和稳态温度的影响,探求电主轴系统的热态分布特性。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下对圆弧形接触表面间的热传导状态进行了分析,能够有效预测圆弧形接触面间的TCC;在宏观尺度下对电主轴系统中各关键元件间的生热和传热规律进行了分析,能够有效预测电主轴系统的热态分布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推导的TCC解析解和电主轴系统节点温度值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目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熔盐电解法,而氟盐电解质中稀土氧化物的浓度是维持电解正常生产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电解质中氧化物不断地被消耗,需要连续加料加以补充,导致其在电解质中的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中,而氧化物浓度的变化波动直接影响到电解生产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因此,本论文进行了电解质中氧化物浓度的实时精准测量研究,以实现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电解生产过程中氧化物的精准下料和生产的自
与其它增材制造技术相比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因具有成形件致密度高、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零部件等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增材制造技术,在金属材料增材制造领域备受瞩目。Inconel 718(IN718)是一种析出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各种合金元素的共同作用使其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氧化性、优异的抗疲劳性能以及抗蠕变性能。然而,采用SLM技术成形的I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3C、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变形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高强度稀土镁合金的成本较高,实际应用受限。因此如何开发出力学性能优异的非稀土掺杂变形镁合金,成为其大规模工业化使用的前提。本文基于Mg-Al-Ca系变形镁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以期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变形镁合金;并借助光学显微分析(OM)、扫描电镜(SEM)、电
07MnNiMoDR为低温压力容器用钢,具有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广泛用于制造石油、天然气、乙烯和丙烯球罐等。目前该钢种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拉伸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不稳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钢种的生产及推广应用。本文针对07MnNiMoDR钢种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化学成分设计与优化入手,在其生产工艺、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特征等方面开展了实验研究,最终获得了具有优异强韧性匹配的07MnNiMoDR钢板。本文主要
镁锂合金是世界上最轻的合金之一,有着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高比强度,比刚度,可用于各种高精尖设备。在航空航天、3C产业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镁锂合金的生产技术主要有兑掺法,电解法以及真空热还原法,兑掺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镁和锂的饱和蒸气压较高,极易氧化燃烧,因此该过程中金属镁和锂的烧损较高,锂在合金中分布不均匀,导致镁锂合金的成本较高,限制了镁锂合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论文主要对以菱镁石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汽车轻量化理念的提出推动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步入崭新阶段。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作为先进高强度钢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本文采用两相区退火和贝氏体等温的热处理工艺,探索了两相区退火温度、轧制工艺对含稀土元素Ce的TRIP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永磁材料作为一种以磁性为特色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NdFeB材料和L10FePt薄膜材料是永磁材料中两个典型代表,前者具有磁能积大、价格优廉的特点,主要被用在永磁电机领域;后者具备磁晶各向异性强、临界晶粒尺寸小、耐腐蚀性好的优势,是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材料的极佳选择。永磁电机高于150℃的工作温度决定了 NdFeB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室温矫顽力,如何提升磁体室温矫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利用低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烧结温度低、烧结时间短、烧结前后制品无收缩等,这些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但该方法制备的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中主相碳化硼损耗严重,陶瓷中含有大量残余硅,陶瓷的性能与传统的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方法制备的陶瓷相比仍有差距,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为了降低反应烧结碳化硼陶瓷材料中残余硅的含量、减少碳化硼的反应消耗、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颗粒
高炉炉缸是高炉生产的“发动机”,焦炭、燃料在这里燃烧,产生上升的还原性气体,使含铁矿物还原成金属;而焦炭燃烧产生空间,为炉料下降创造了条件。炉缸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失常必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炉缸工作状态活跃与否主要受焦炭的填充状况及液态渣铁流动性的影响。焦炭的填充状态决定了炉缸内的透液通道,渣铁的流动性影响渣铁流入和排出炉缸的顺畅程度。随着高炉大型化,尤其是特大型化带来的对原燃料的更高要求、布料控制
碳化硅陶瓷是公认的极具应用前景的陶瓷材料之一。与其他陶瓷材料相比,SiC拥有更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硬度,以及出色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凭借这些优异的性能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领域。为进一步改善单相SiC多孔陶瓷的性能,提高其服役性能及拓展其应用领域。本文首先以工业碳化硅和电熔刚玉为主要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成功制备出SiC-Al2O3多孔材料,并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