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基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热辊轧制组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的重视,铝合金由于密度小、耐蚀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好、与异性材料结合力强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研究和工业领域。本文以1060铝合金为基础,开展了 Al1060/TU2,Al1060/AZ31B,Al1060/TC4和Al1060/AZ31B/TC4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的轧制实验,通过OM、XRD和SEM的显微组织测试以及拉伸、剪切、弯曲、硬度和冲击等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不同轧制压下率和扩散退火温度对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热辊轧制复合法开展了不同轧制压下率Al/Cu复合板热轧及扩散退火实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轧制压下率小于70%未退火时,Al/Cu复合板材主要以机械结合方式为主,70%以上时以冶金结合为主。随着压下率增加,Al/Cu复合板结合界面会逐渐平整,结合更加紧密,抗剪和抗拉强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着扩散退火温度升高,结合面形成的扩散层越来越厚,当退火温度达到300℃以上或在较大压下率下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CuAl2在靠近基体Al侧,Cu9Al4在靠近基体Cu侧,CuAl在CuAl2和Cu9Al4之间。300℃扩散退火,压下率为70%时界面结合情况较好,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约112.94 MPa,抗拉强度达到300.35 MPa。(2)利用了热辊轧制的方式制备了轧制压下率为45%、62%、73%和83%的Al/Mg/Al复合板,随后对复合板进行了 200℃、250℃和300℃的扩散化退火,利用相关实验设备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复合板由机械结合逐步转变为牢固的冶金结合,两金属结合界面处的扩散层逐渐增厚。Al基侧的金属间化合物为Al3Mg2以及MgAl2O4混合物;靠近Mg基侧的金属间化合物为Mg17Al12;中间为Al3Mg2。压下率为62%时,Al/Mg结合界线开始出现“波浪”线状,压下率增加至73%时,“波浪”线的起伏程度增加,剪切坡度呈现一定的角度。当压下率为83%时,部分中间层的镁板发生断裂。(3)未退火条件下,Al/Mg/Al复合板材的延伸率随压下率的增加而增加,抗拉和抗弯强度随压下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73%压下率时抗拉强度达254.45 MPa,抗弯强度达到271.94 MPa。250℃扩散退火时,复合板材的剪切强度随着压下率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在73%轧制压下率时达到最大值144.00 MPa。(4)使用热轧的方式制备了制压下率为53%、62%、71%和89%的Al/Ti/Al复合板,随后对复合板进行了 200℃、300℃和400℃的扩散化退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复合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轧制变形作用下,钛合金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出现裂缝,塑性优越的铝合金板材待结合面被挤入钛合金板材粗糙的表面和裂缝中,增加铝板和钛板机械结合的强度。退火过程中,铝板和钛板之间相互扩散,形成多种金属间化合物,界面扩散厚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未退火、200℃、300℃和400℃厚度分别为1.2 μm、1.8 μm、2.4 μm 和 2.7μm。(5)开展了 Al/Mg/Ti/Mg/Al复合板材不同压下率及扩散退火实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复合板进行金相、扫描和界面硬度分析。对于Mg/Ti复合界面,压下率为44%时,在结合界面处存在有一定宽度的间隙,压下率达到74%时,间隙已经消失,部分镁合金从基体中伸展到钛合金表面的缝隙中。继续升高轧制压下率至81%,钛合金表面的缝隙张口增大,更多的镁合金被挤入缝隙中,镁合金和钛合金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机械结合。经过扩散退火之后,复合板材内部的残余应力得到消除,界面得到回复,使得硬度有了明显的下降。
其他文献
在高稀土含量的253MA稀土耐热钢和高铝高稀土含量的稀土铁铬铝合金的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内普遍发生较为严重的渣金反应。中间包覆盖剂成分发生偏离,性能逐渐恶化,结壳现象频发,严重恶化其使用性能,影响生产工艺顺行。而且,稀土耐热钢和稀土铁铬铝合金中稀土、铝等还原性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钢种。上述钢种连铸过程中间包内渣金反应的机理仍未得到解析,渣金反应过程钢中不同元素和渣中不同组元的作用行为仍有待明确。本文以
硫化钼和硫化镍是金属硫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来源广泛,成本低。作为电极材料时,硫化钼和硫化镍都具有高的理论容量和电压平台。但这两种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存在低离子/电子电导率,体积易膨胀粉碎等问题。本文采用湿化学法合成硫化钼和硫化镍负极材料,并采用缩小粒子尺寸,制备网状形貌碳改性等方法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首先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合成一系列由不规则MoS2纳米粒子堆叠形成的纳米结构,探究了热处理温度和
马氏体相变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基础理论,是钢铁材料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手段。马氏体相变驱动力受奥氏体在Ms点的屈服强度、母相奥氏体缺陷密度以及应力场等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低碳钢(Wc<0.20%)或低碳合金钢在强烈淬火(5%-10%NaCl或10%NaOH水溶液)后,才能获得板条状马氏体;工业纯铁需要105-106℃/s的冷却速度才能淬成板条马氏体。压力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用改
各种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商业化负极材料石墨的理论容量仅为372 mAhg-1,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进一步需求。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储量丰富、合成简单、成本低、理论容量高以及电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材料。但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能力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上
过渡金属氧化物逐渐成为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热点之一。其中,TiO2负极材料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以及倍率性能高等优点。但其电子电导率低,离子扩散系数小,在高电流密度时电解质/电极界面电阻大,这些缺点限制了 TiO2负极材料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TiO2基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宏观及微观结构调控,获得电化学性能优异的TiO2基负极材料。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颗粒自组装的微
高熵合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金,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应用前景广泛。铸态高熵合金大多为枝晶组织,存在成分偏析、疏松、晶粒粗大等缺陷。形变热处理和强磁场条件作为细化晶粒和调控合金组织性能的有效手段,能够大大改善铸态高熵合金的组织性能,对高熵合金的研究与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感应熔炼得到的A10.3CoCrFeNi高熵合金铸锭在1200℃下保温10h均匀化处理之后进行90%和95%变形量的冷轧
光学回音壁模式(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谐振腔由于拥有超高的品质因子、极小的模式体积、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和极窄的光谱线宽,使其在一系列传感和技术应用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潜力,逐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同时,材料科学、制造技术和光电传感方法的发展,也赋予了谐振腔新的功能、独特的传感机制和无与伦比的测量灵敏度。为了满足不同的传感应用要求,各种各样几何结构的谐振腔被研发出来
机器人抓取物体是机器人和真实世界交互必不可少的功能,对于人类来说抓取物体基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对于不同物体准确灵活的抓取却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机器人想要达到和人类抓取物体一样的灵巧性和交互性,还需要克服许多机械和计算问题。本文将二指机械手物体抓取和深度学习结合起来,对二指机械手在刚性物体(如工具、家用物品、包装物品和工业部件等)抓取位置选取问题上进行研究。由于传感器数据噪声和物
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矿瓦斯资源,这意味着我国短期内仍不会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被大量排空的煤矿乏风中由于存在含量极低的瓦斯气体,不仅引起了强烈的温室效应,还伴随着能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开发利用被浪费的煤矿乏风瓦斯,缓解温室效应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关于煤矿乏风瓦斯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助燃空气燃烧、化学循环燃烧、(催化)逆流反应器的热能利用、集中器的甲烷富集等,
磁场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2世纪,司南作为最原始的磁场测量仪器在航海中被广泛应用。磁场测量在导航、环境监测、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扩大的应用范围促使磁场传感器测量越来越准确、稳定性和分辨率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微小型化。与传统磁场传感器相比,光纤磁场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等优点,进一步提高了磁场传感器的性能。近年来,光纤传感器与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