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无论是欧美还是东方民族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高尿酸血症作为代谢综合症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高尿酸血症肾病是高尿酸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由于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症状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故漏诊误诊率较高,而且一旦发现往往已出现肾功能损伤,没有特效治法,预后较差。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优势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目的:通过文献综述来探讨痛风性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中西医病因病机、一般治疗情况。通过临床研究为痛风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24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从中筛选出73例有痛风性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将73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分为本虚证5型,标实证4型,并对各证型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观察了24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男性216例,女性32例,男女比例为6.75: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发病年龄跨度大,但主要集中在41岁-50岁。有肾损害的是73例,占总人数的29.4%,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性肾病的发病年限以5-7年所占比例最高,为39.7%。各年龄段肾损害的患病人数以51岁-60岁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为32.9%。本虚证方面,73例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发病例数所占比例最多,占42.5%,其余证型从肝肾阴虚证(26.0%)、气阴两虚证(19.2%)、脾肾阳虚证(9.6%)、阴阳两虚证(2.7%)人数依次递减。标实证方面,73例患者中血瘀证最多见,占42.5%,其余证型从湿热证(30.1%)、水湿证(15.1%)、湿浊证(12.3%)人数依次递减。本虚证各证型蛋白尿的表现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出现蛋白尿的比例最高为50.0%。标实证各证型肾结石的表现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血瘀证肾结石的表现率最高(41.9%)。标实证各证型血小板计数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各证型的平均秩次,四型中血小板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湿浊证、血瘀证、湿热证、水湿证。湿热证和血瘀证合并血脂异常的比率较高,分别为81.8%和54.8%。中医常见临床表现是乏力(63.0%)、口干(58.9%)、口苦(49.3%)、舌质紫暗(45.2%)、苔黄腻(39.7%)等。结论:高尿酸血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多于中年以后发病,大约经过5-7年出现肾脏损伤。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阻为标,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证中气阴两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多伴发蛋白尿;标实证中血瘀证和湿热证多伴发结石;血瘀证和湿浊证血小板计数较其他标证为高。湿热证和血瘀证与血脂异常有关。乏力、口干、口苦等为痛风性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