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均会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肾性贫血。由于此时肾脏结构的严重破坏,导致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是其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然而,血清EPO水平检测发现,肾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并不下降,反而高于正常人数倍。肾性贫血患者何以产生如此高水平的EPO呢?EPO水平正常或升高而病人却出现贫血,其EPO来源和肾性贫血机制又是如何呢?此外,EPO是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通过结合红系祖细胞表面的EPO受体(EPOR)来发挥作用。肾性贫血时EPOR的数量和结构是否出现了变化,EPOR结合的敏感性和亲和力会不会降低?以及EPO-EPOR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出现了异常?为了弄清楚上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在实验中,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EPO及EPOR在慢性肾衰竭时肾、心、肝、肺及脑组织的表达,通过RT-PCR和放免技术检测了肾、肝组织EPOmRNA的表达及血清EPO含量;并通过流式细胞仪、125I-EPO结合实验、RT-PCR和免疫杂交检测了肾性贫血时EPOR数量、与EPO结合的亲和力、EPOR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EPOR的功能,即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骨髓细胞集落培养和3H-TdR掺入实验,观察了肾性贫血时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肾性贫血时EPOmRNA及EPO在残肾组织的表达与正常肾组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EPOmRNA及EPO表达均明显增强,血清EPO水平较正常升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数量减少、与EPO结合的亲和力增加;EPOR的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降低,信号蛋白Jak2、Stat5在总蛋白水平接近正常组,但EPO刺激后EPOR及Jak2、Stat5的磷酸化水平减弱;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减弱和凋亡增加;EPOR在慢性肾衰竭时肾、心、肝、肺及脑组织的表达均增强。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①采用5/6肾切除法可成功获得慢性肾衰竭及肾性贫血的大鼠疾病模型;②肾性贫血时,肝脏是代偿性产生EPO,提高血清EPO水平的主要器官;③肾性贫血时,肾功能的改变是引起EPOR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EPOR数量减少及功能变化是肾性贫血发病机制之一;④肾性贫血时,EPOR表达的降低导致EPOR受体数量降低;再加上EPOR及其下游Jak2-Stat5通路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减弱,可能是造成骨髓有核细胞对EPO反应性降低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分子机制之一;⑤肾性贫血时,骨髓红系祖细胞对EPO反应性降低,增殖减弱,凋亡增加,需要高浓度EPO刺激才能出现增殖高峰,为重组EPO治疗肾性贫血提供了确切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