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离体膝关节标本上,通过分析不同屈膝角度(90°、100°、110°、120°、130°)下采用模拟经髌下前内侧入路法(Anteromedial portal,AM)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股骨侧隧道长度及角度变化规律,探寻AM法重建ACL最佳屈膝角度。并使用该最佳屈膝角度下AM法与由外向内法(Outside-in,OI)重建ACL,对比两种定位法下股骨侧隧道长度、股骨外侧壁隧道口位置、正侧位X线片隧道角度的区别及隧道长度与股骨髁部大小的关系,为临床上ACL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随机测量90例(三个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人最大屈膝角度,用于制定AM法实验屈膝角度的选择。2、取冰冻成人膝关节标本15具,常温解冻24h;分别于不同屈膝角度下采用自行改进的内钩槽游标卡尺定位ACL股骨侧止点中点,模拟AM法定位股骨侧出口点,并使用直径3mm钢珠定位。测量不同屈膝角度下股骨隧道长度;股骨隧道与冠状面、矢状面夹角;股骨外侧壁隧道出口点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正侧位X线片上股骨隧道与膝关节线、股骨纵轴夹角。3、去除除ACL股骨侧止点中心以外定位钢珠,采用自行改进的内钩槽游标卡尺,一端定位ACL股骨侧止点中心,分别模拟采用OI法与AM法,另一端定位股骨外侧壁隧道口点,再次使用直径3mm钢珠定位。测量两种定位方法下股骨隧道长度;股骨外侧壁隧道口点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正侧位X线片上股骨隧道与膝关节线、股骨纵轴夹角;股骨内外髁宽度及外侧髁前后径大小。结果1、健康成年人最大屈膝角度三组间均大于13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屈膝角度增加,股骨隧道长度呈先增大后稳定趋势。其中屈膝90°与各角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100°与120°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屈膝90°时隧道出口点均位于股骨外上髁近后象限,屈膝100°时有7具位于股骨外上髁近后象限,屈膝≥110°均位于近前象限;随着屈膝角度增加,正位X线片夹角呈逐渐减小趋势,侧位X线片夹角呈逐渐增大趋势;正位片上屈膝90°、110°、130°间以及100°、120°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片,各角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OI法重建ACL股骨隧道长度为(36.90±2.54)mm,AM法股骨隧道长度为(35.05±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I法与AM法二者股骨外侧壁隧道口位置均位于近前象限,OI法较AM法偏近心端分布,但AM法更为集中;正位X线片上,OI法股骨隧道与膝关节线夹角较AM法大,侧位X线片上,OI法股骨隧道与股骨纵轴夹角较AM法小;股骨内、外髁左右径及股骨外侧髁前后径越大,隧道长度则越长。结论1、采用AM法重建ACL,屈膝110°可获得满意的股骨隧道条件;此时隧道长度可满足Endobutton固定需求;2、采用OI法与AM法重建ACL,均可获得满意的股骨隧道条件;OI法隧道长度相对较长,但AM法隧道口点于股骨髁外侧壁上分布更为集中;3、OI法相比AM法下建立股骨隧道更随意,不受屈膝角度的影响,术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