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南岸取得泥水样,分离得到一株可以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的菌株。菌落直径2~4mm,乳白色,色泽光亮,不透明,有黏性;菌体为杆状,有鞭毛,大小0.5×(1.5~3)μm。16S rDNA分子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命名为CG-1。 密封静置培养菌体5d,获得直径69 nm左右的磁性纳米颗粒。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磁性纳米颗粒,结果表明其内部原子排列规则,成分是由Fe、P、O等元素组成的Fe3(PO4)2·8H2O;磁学性质方面,具有较低的剩磁(Mr)和较高的矫顽力(H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其表面存在有机官能团和化学键。 以10mmol/L柠檬酸铁为铁源,装瓶量25%、pH6.5、28℃以及暗处理条件下,最适宜菌体生长;在以10mmol/L柠檬酸铁为铁源,装瓶量50%、pH6.5、28℃以及光处理条件下,最适宜磁性纳米颗粒合成,培养36 h开始合成磁性纳米颗粒。以柠檬酸铁为铁源培养4d,菌体内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产羟基自由基能力增强。 通过烘干以及冻干两种方法处理分离纯化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H2O2存在的条件下,均可以催化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变为蓝色,证明其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40℃,pH2.8条件下催化能力最高;可以使H2O2分解产生氧气,证明其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MB为底物,反应符合米氏催化动力学,Km=0.049 mmol/L。磁性纳米颗粒在H2O2存在条件下可以催化染料靛红脱色,pH3.0时脱色率为91.04%,延后加入H2O2可加快靛红染料的脱色,具有重复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