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英语的衔接》一书,认为当一个语言项目的意义依赖于另一语言项目时就产生了衔接。他们对英语的衔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将英语衔接手段分为五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此后,这本书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他们注意力也从句子研究转移到语篇研究中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衔接理论,大大完善了衔接理论的发展,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不明确,对语篇与语境的关系研究不足,对不同衔接机制的衔接程度研究不足等等。本论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海观的中译文为研究语料,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数量统计法和实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两个语料。文中第一章主要介绍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历史,语料选择的原因,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五种衔接手段,并阐述了五种衔接手段的差异和联系。第三章采用定性分析对比研究了五种衔接手,并以《老人与海》及其中译文中的例句作为分析基础。第四章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统计并汇总各种衔接手段在所选语料中使用的数量以及使用率,发现两个所选语料在照应、省略、词汇衔接三个方面差异最大。相对于英语,汉语倾向于省略物主代词、主语和宾语,零式前指在汉语语篇中被大量使用。第五章在第四章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不同衔接手段在汉英语所选语料中的衔接力度,分析了中英文语料在语篇衔接上各自的特点,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探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1)英语从古英语发展过来,经历了很大变化,相反汉语从古文到现代文的过渡,变化很小;(2)汉语是以意合为主要特点的语言,而英语是以形合为主要特征的语言;(3)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第六章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