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并研究导致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干预、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纳入134例病程在一个月内且未发现尿检异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医辨证等一般情况,在进行辨证论治中药治疗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有无肾脏损害发生,分为无肾损害组(HSP组)与发生肾损害组(HSPN组)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134例患儿均出现典型皮肤紫癜,47例35%伴随腹痛,65例49%伴随关节症状,共有40例发生尿检异常,表现为孤立性血尿20例(50%),孤立性蛋白尿12例30%,血尿+蛋白尿8例20%。肾损害发生率为29.8%。2.134例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型分布:风热伤络型60例(45%)、湿热伤络型32例(24%)、血热伤络型40例(30%)、气阴两虚型2例(1%)。经3个月随访,风热伤络型共13例发生肾损害(22%);湿热伤络型有7例发生肾损害(22%)、血热伤络型共18例发生肾损害(45%)、气阴两虚型2例均发生肾损害。3.经统计,皮疹的持续或反复、腹痛、D-二聚体阳性、血热伤络型在HSP组与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皮疹量、关节痛、血小板计数的升高、风热伤络型、湿热伤络型、气阴两虚型与过敏性紫癜出现肾损害无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示:腹痛(OR值为2.404;95%Cl:1.080-5.352,P=0.041)、D-二聚体阳性(OR值为2.470;95%Cl:1.039-5.872,P=0.032)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为肾损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表现具有多样性,总以皮疹、腹痛、关节症状为主,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应早干预、早治疗。2.过敏性紫癜临床以风热伤络型、血热伤络型、湿热伤络型多见,其中血热伤络型出现肾损害发生率较高(45%),与非血热伤络型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可能血热伤络型更易出现肾损害。3.腹痛、D-二聚体阳性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4.对未发生肾损害的辨证属血热伤络型,或伴随腹痛症状,或检查发现D-二聚体阳性患儿,应密切随访,并积极治疗以减少或预防肾损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