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表汉代天文观测和历法设计水平的《汉书·律历志》,历代的研究者一直给与了适度的关注,在清代达到了高峰。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律历志》算法的讨论和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相对於《汉书·律历志》总体研究而论,目前的研究较重于单个问题的研究。即使是算法专题,也脱离不了逐段逐算的注解式研究,没有对《汉书·律历志》的整体内容加以分析和诠释。故此,在《律历志》思想基础和历法系统的研究上,还有值得补充的地方。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汉书·律历志》有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有监于此,在前贤时修的基础上,立足于《汉书·律历志》的计算体系,以文献记录为根本,文献语言训解和数算论证为主要手段,对《汉书·律历志》现有研究进行三个方面的补充。
一是从文献记录本身出发,阐述《汉书·律历志》的数字关系,藉此说明《汉书·律历志》建立在宇宙观测水平上的宇宙认识观,即阴阳生气,气之微着於钟律,钟律之正则风气正顺,四季和谐,万物就按照规律成长繁衍。再化为阴阳之气,终而复始。人类掌握自然的规律,就可以顺应天道,趋利避害。因此礼乐制度、度量法则、四季划分,农事安排、历法编制都是据此产生。这一体系的具体表现就是“三统”论。“三统”包含万物,以太阳视运动轨道的规律(二至二分日的太阳可见时间呈阶梯状排列,所以,“三统”以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为起首作阶梯排列)作为其自然科学基础,把阴阳的变化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天地人(三统)之道为函三为一,所以阴阳变化的起始都从1和3开始。具体的变化和钟律的“三分损益”法相同。即用1/1,2/3,4/3,3/3,6/9,12/9作为乘数来进行变化。其中,分母为阳,数字构成1:3:9的等比数列(公比为3);分子为阴,构成1:2:4和3:6:12两组等比数列(公比为2)。以这一变化为基础,每三组构成循环,历经九辰(仲冬至孟秋,是万物从孕育到长成的阶段),万物长成,为“成之数”,经过完整的十二辰(四季)产生万物之数,为“该之积”,“成之数”和“该之积”相比,又回复到黄钟之长9,从而构成完整的天道循环。宇宙空间中的自然变化、社会更替都依据这个循环来进行。再通过数字的反复变化,就可以计算出太阳、月亮、五星的运行大周期,将万物变化都包含在内,同时也把万物的阴阳化合本质蕴含其中,成为历法数据推演的思想基础。
二是述证《汉书·律历志》的算法记录,参考前人的相关算法研究,以字句训诂为本,尽量贴近着者原意来说明《汉书·律历志》的演算系统,以还原文献本意。包括其产生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原因(如太阳回归年岁差、星体运行恒星周期和会合周期、岁星周期、三正理论、八十一分法等)。讨论其主要的推算办法,验证系统以及相对於今天的科技水平而言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仔细考证了西汉及其以前所使用的两种历法系统的关系以及岁星纪年问题。对西汉及以前的历法情况做了总体上的说明。这对於我们全面了解《汉书·律历志》有参考作用。
三是对《汉书·律历志》进行版本比勘,以四个宋本、一个元本、殿本和中华书局本对《汉书·律历志》进行校勘,结合算法系统,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对《汉书·律历志》的文献语言记录中的一些条目及有争论的问题做了考订,如“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复得甲子”、“如法为一寸”、“六仂之数”、“三十六年”等,合计63条劄记。期望为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时提供一个参照。通过对《汉书·律历志》的总体研究,能够对汉代宇宙观测及历算水平有一个具象的认知,并为了解汉代宇宙观提供一种途径,更好地实现其在历史学及思想史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