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即典故的使用是唐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典故词,是用典所依据的语言表达形式。典故词向来是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也是翻译研究工作者常常关注的对象。然而,现有唐诗典故词翻译方面的研究仍以规定性研究为主,鲜有研究者客观地描述译者是如何翻译的以及解释为何会这样翻译等等。描写翻译学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作为研究方法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已日趋成熟,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分为两步:描述和解释。描述的出发点是“现有的翻译”、“真实的行为”,包括对翻译选材、译者翻译策略、译作接受度等因素的客观描述。解释是指“把翻译放在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等之中去研究”。本论文旨在紧跟翻译研究方法的发展潮流,对唐诗中典故词的翻译进行一项描述性翻译研究。论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并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许渊冲是国际知名的翻译家,其所译《唐诗三百首》在唐诗英译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其所译唐诗数量众多,有利于统计分析。因此,本论文将以许译《唐诗三百首》为例,客观描述许渊冲在典故词翻译方面所采用的策略并归纳出其策略选择的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对相应现象作出解释。另一方面,在研究的描述阶段,本论文将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针对译者翻译策略进行定量研究。具体而言,先是总结前人提出的典故词翻译策略,并基于此归纳出唐诗典故词翻译的四个策略模型,用以比对许渊冲的译文,进而标记出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词翻译所采用的策略类型,并统计得出相应策略所使用的次数及频率。统计分析的运用是本研究最大的创新点,也是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研究发现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词翻译方面有关策略选择的八大特征并就部分特征给出了相应解释。如研究发现直译法较多用于非专有名词典故词,多达77.77%,而较少用于专有名词典故词,仅占18.29%,笔者认为这源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许渊冲三化理论的体现。又如研究发现在专有名词典故词音译方面,许渊冲绝大多数(占90.00%)情况下选择了汉语拼音体系,而非威妥玛式或邮政式等体系,笔者认为这源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许渊冲民族自豪感的体现。经过本研究,对许渊冲本人的翻译理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其所提出的三化翻译策略本质上是采用变通的翻译方法实现对三美的追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