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机因其便携性成为都市人必备的基本用具。手机作为银行新服务渠道的战略价值也越来越明显。手机银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网银的基础上,其更突出了“移动”的特性,使顾客能够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随着手机银行战略价值的凸显,研究手机银行用户的使用意向影响因素也成为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手机银行的具体特点引入了感知风险性及感知流行性两个思考角度,构建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形成因素模型。并在框架中引入用户细分变量,研究其与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各影响因素的关系,以期了解不同的细分用户之间在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笔者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的成熟量表编制了本文所需的问卷调查表,并通过专家访谈、预调查的方式对问卷进行调整。通过问卷调查,本文搜集了研究所需数据,并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以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细分用户在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差异表现。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对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感知流行性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手机银行使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2)感知易用性不仅直接对使用态度有直接影响,还对感知有用性产生直接影响。(3)感知流行性不仅直接对用户的使用态度产生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手机银行有用性和风险性的感知。(4)性别在使用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流行性三个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比女性对手机银行有用性感知更明显,更认为手机银行是流行的,更乐于接受手机银行。(5)20-30岁人群更认为手机银行有用、易用、流行,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3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大,更倾向于保守,不愿意使用手机银行,对手机银行有用性、易用性、流行性感知逐渐减弱,同时对风险感知则逐渐增强。(6)随着用户手机银行使用经验的增多及对手机银行知识了解的加深,他们趋向于认为手机银行有用、易用、流行,对手机银行的风险感知趋低,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最后,本文在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手机银行正处于导入期的背景,提出了手机银行导入期的市场营销建议,并对后续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正>追溯1982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届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汾河西岸的晋祠召开。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时隔32年的今天,2014年10月11日,恰逢
核心员工对企业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这一部分员工包括企业研发、销售等核心职能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核心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随
本文从广告媒体、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三大广告活动主体的角度切入,通过剖析此三大主体于新媒体环境下在市场结构方面发生的变革,来梳理广告产业近年来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并试图
作为当今金融领域中坚力量的信托业,其实质就是依法执行的一种高效的理财制度,坚守“得人之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履行之嘱”的本质,被广泛用于民事、商事和公益领域。我国的
<正>传统文化逐步丧失话语权,新兴文化产业控制权旁落,传媒产业渐遭侵蚀。大贺振臂一呼,振聋发聩。目前,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不断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入手,以强
成像光谱仪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相结合,在获得目标影像的同时获得其光谱特征,从而达到利用光谱识别地球表面物质的目的。成像光谱仪由最初的折射式发展到折反射式,再到反射式,实
民族主义是近年来政治学界、国际关系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
网页的呈现方式对用户使用网络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将网页中海量的信息采用合理的方式呈现在有限的计算机屏幕上一直是设计者们难以抉择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心理学调查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介绍信托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创新产品,说明自1982年——1999年经历了五次清理整顿后的信托行业,信托市场逐渐走向规范。自2007年至今,信托“一法两规”相继颁布
本论文是基于商业环境的变化、B2B品牌的特殊性及品牌形象的塑造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等背景下进行的综述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三方面,一是有助于充分了解B2B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