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呈逐渐加快趋势。伴随着老年人口数的不断增多,缺牙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牙齿缺失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出于自身口腔条件和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很多人在修复缺牙时会选择牙体组织磨除量少、费用较低的可摘义齿修复。可摘义齿在戴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口腔组织情况的变化,修复体设计制作不良、义齿材料性能不佳或患者使用不当等,可能会导致义齿损坏或不合适,从而影响义齿的修复及使用效果。对于经过修理后尚能符合修复治疗要求的义齿,可以进行修理,且与重做义齿相比,由于相对省时且经济负担较小,更易被患者接受,患者对修理后的义齿也更容易适应。而对于通过修理仍无法达到修复治疗要求的,则应在明确导致义齿破损或不适原因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义齿,修理后的原义齿可在重做期间作为过渡义齿暂时使用。仔细检查分析产生可摘义齿破损或不适的原因,对于优化义齿设计、提高制作质量、合理使用义齿、保证修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可摘义齿修理的常见原因及其修理方法,以指导可摘义齿的设计、制作及使用,保证修复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我医院就诊的可摘义齿修理病例58例(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3~89岁),共63件修复体(基托折裂或折断21件,人工牙折断或脱落17件,增添人工牙15件,重衬6件,卡环或连接体折断4件)。经过了解患者主诉、采集病史和临床检查,分析可摘修复体折断损坏或不合适的原因,在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计划之后,进行口腔修复前的处理并对义齿进行修理。修理3~6个月后进行回访,检查和了解修复后可摘义齿的修复疗效,并了解其中6例典型病者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6例患者中5例义齿修理后恢复良好修复效果,其中4例咀嚼功能恢复,义齿固位良好,基牙与黏膜疼痛症状缓解,组织面与粘膜间积存食物情况得以改善。1例出现义齿组织面压痛,经调改后恢复正常。仅1例因原义齿基牙拔除后口内只余留一颗基牙,修理后义齿固位虽有好转,但咀嚼时稳定性较差。6例患者在3-6个月后回访时均对修理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在检查、分析导致可摘义齿破损或不适的原因的基础上对义齿进行相应修理可以恢复原义齿良好的修复效果。提示在临床上进行可摘义齿修复时应注意优化义齿设计、提高制作质量和合理使用义齿,以确实保证修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