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在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于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精神内涵,完善人的素质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言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脉,作为语文的根基,对继承民族传统,传递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文言文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常识,启迪智慧,鉴古知今;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古文知识,了解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学习现代汉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篇目较少,篇幅较短,难度较小,且教学和考查过程都只侧重于了解文意的机械背诵,缺乏对文言文常用词汇的记忆和文化层面的解读。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考查等方面都与之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导致许多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在文言阅读理解方面极为吃力,难以实现两个学段的顺利衔接。基于初高中语文教学学段“断裂”的现状,各地纷纷出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班,但大多数衔接班只是将高中的知识提前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的衔接。以往的学段衔接教学研究仅侧重于分析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学设想,而且是较泛化地研究问题。真正从文言文教学角度切入,细致地研究初高中文言文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社会成因的文本尚未出现。本文拟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入手,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对比研究,深入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使初高中语文教学突破阶段性、分层化的障碍,整体优化,顺利衔接,成为一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各个部分自然过渡,才能达到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摆脱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