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哈山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的研究较为薄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针对研究区存在的这些问题,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成藏要素数理统计、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重点开展油源分析、油气运移研究,探讨哈山地区火成岩油气成藏特征,查明研究区石炭系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建立成藏模式,指导下步勘探方向评价。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主要发育6条断裂以及多个不整合,前人在山前带地质构造模型约束下,建立了该区早期逆冲推覆叠加、后期走滑的构造模式;早期的逆冲推覆作用使得外来推覆系统石炭系地层覆盖于二叠系烃源岩地层之上,构成了源下储上的有利成藏组合,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哈浅6井、哈山1井等井的钻探证实了哈山地区外来推覆体下部存在一套好的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油源对比表明石炭系原油主要来自于风城组烃源岩;石炭系储层岩性主要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构造裂缝为主、溶蚀孔其次,综合评价为低—中孔低渗储层;运移路径分析认为石炭系的原油来自深处准原地叠加系统中的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且是从下向上进行充注的,F3逆冲推覆断裂沟通了下部的二叠系烃源岩和上部的石炭系火成岩裂缝性储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的通道;研究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主要有裂缝性圈闭、背斜圈闭、断层圈闭等圈闭类型;石炭系火成岩地层逆冲推覆相互叠置,形成了特殊的火成岩储盖组合。在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气富集特点,认为哈山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受到烃源灶、断裂、储层等3个因素控制,具有下部油源供烃,微裂缝体系与断层不规则双重输导,沿断裂带裂缝性储层发育段富集成藏的特征。由此建立了复杂冲断带火成岩油藏下生上储、双重输导、沿断裂带富集的裂缝性油气藏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