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水平有显著提升,但是较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处在落后地位。如何尽快提升我国标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改进产品质量、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成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亟需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更加需要行业协会从多个角度深入参与。而我国目前标准化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的参与非常有限。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为主题,运用多中心治理、公众参与等理论,对我国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参与范围狭窄、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深度不足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加强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阐述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包括标准化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行业协会的概念与职能界定,多中心治理与公众参与理论。第三章分析我国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成效和问题。虽然目前行业协会对标准化管理的参与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范围狭窄、内容单一、深度不足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阻碍了行业协会的参与、过于“行政化”的标准体系设置将协会排除在外、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能力不足等。第四章研究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及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做法,总结出对我国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五点借鉴意义。第五章提出完善我国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实现标准化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转变;二是合理设置我国标准体系,将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将协会标准纳入我国标准体系;三是扩大参与标准化管理的行业协会范围;四是充实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内容,行业协会承接标准化微观管理职能并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五是加深行业协会对标准化管理的参与程度;六是从明确行业协会地位、逐步实现行业协会自治两个方面努力增强我国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管理的能力。第六章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