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的压力,我们需设法解决城市化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是现代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生态化是产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闭路循环的模式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安排生产活动,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从而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减少,消除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产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改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产业生态化,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对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产业生态管理模型”(项目编号:70773050),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互动关系和演化机理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一套数据易得、操作容易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协调性判断标准,从一般意义上提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运用前述结果,以佛山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佛山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城市化通过城市居民的行为影响和改变产业生态化,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又反过来作用于城市居民的行为。(2)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技术条件下,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城市化的发展是有极限的,遵循S型增长规律。而通过实施产业生态化,增大生态承载能力阈值,则城市系统在原来S形曲线增长的基础上将按一个新的S形曲线增长,也即通过产业生态化,可以实现城市化的扩展。(3)基于协同论的思想和科学、完备、独立、动态的原则,建立起一套数据易得、操作容易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协调性判断标准。(4)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可以从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外部性内在化的制度创新三方面来考虑。(5)在2002~2007年期间,佛山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都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协调度也越来越高。但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速度要低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城市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自组织理论、博弈论等学科和理论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在理论意义上扩展了城市化理论研究,深化了产业生态学理论研究,在实践意义上对于指导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属于比较“古老”的课题,而关于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则是比较“新鲜”的课题,用系统论的思维,将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结合在一起,对两者耦合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迄今尚属鲜见。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在理论思维方面,从巨系统理论出发,将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发展视为社会经济巨系统内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两个子系统间耦合的互动关系和演化机理的内在规律,为全面理解与把握二者关系奠定基础;(2)根据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的内涵和互动作用现象,构建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3)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研究是从基础方法体系研究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对于学科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从产业实践的角度来说,亦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协同论的思想和科学、完备、独立、动态的原则,建立起一套数据易得、操作容易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协调性判断标准。该指标体系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四个角度测度城市化水平,从产业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抗逆能力、生态效率五个角度测度产业生态化水平。建立起包含3大类7小类共21个基本类型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其判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