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辛格六七十年代长篇小说中的家园意识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作为唯一一位坚持用犹太民族语言意第绪语进行创作的犹太裔作家,他在1978年由于“他那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根植于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将人类共通的处境反映出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辛格始终坚持以犹太人的身份为了犹太人,创作关于犹太人的故事。他擅长于从犹太文化传统里挖掘普适的价值观念,这也是他突破意第绪语文学圈进而得到广泛认同与赞誉的原因所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他作品中的道德、身份、宗教信仰以及创伤问题。而家园作为他小说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尚没有得到关注与研究。笔者通过整理发现,从家园角度出发,他的长篇小说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后大屠杀小说,作品主题可以总结为由于希特勒对东欧犹太人的大屠杀以及幸存者随后的流亡经历所造成的家园失落感。这类小说叙事地点通常设置在战后的美国,讲述犹太难民以及幸存者的破碎生活。另一类是前大屠杀小说,叙事地点设置在波兰,主要讲述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东欧传统犹太聚居生活的解体。东欧犹太知识分子纷纷剔除自身的传统犹太性转而投向更加世俗化的生活。在这类作品中,辛格倾向于刻画那些在同化过程中陷入身份危机和道德滑坡深渊的犹太主人公。他们在故事的结尾纷纷以回归犹太传统重拾犹太宗教信仰来实现家园的回归。这类主人公则是辛格研究中最经常被提及的“忏悔者”。本文通过研究辛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家园失落与家园追寻主题来挖掘辛格自身的家园意识。《敌人,一个爱情故事》属于提到的辛格的第一类小说。它作为一部经典的大屠杀题材小说很好地凸显了家园失落这一主题。《萧莎》和《卢布林的魔术师》则属于第二类,故事中的主人公艾伦和雅夏最终都在一系列的疑问挣扎中以各自的方式回归犹太文化传统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家园追寻。本文选择六七十年代的三部小说是基于这个时期的特殊性,五十年代的美国尚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阶段,而到了六七十年代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动荡不安,越南战争以及民权运动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不安宁的外部环境使得辛格更加注重在作品中讨论家园问题。本文主要参考了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对民族家园的论述、哈金在其《移民作家》一书中关于家园的阐释以及生态批评中的家园观点。文章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在给出辛格及其六七十年代三部作品的大致介绍以后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辛格及其作品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后对本文所用到的关于家园的文学理论思想进行初步介绍,最后阐明本文的论点和结构框架。第二章主要聚焦于《敌人,一个爱情故事》中的家园失落主题,从地理、社会、精神三个维度去分析主人公的家园失落感。其中犹太传统社区的消亡和大屠杀后对上帝仁慈的质疑是为主要原因。第三章分析了《萧莎》和《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们家园追寻的尝试。艾伦通过回到儿时居住的犹太街以及与居住在这条街上象征着犹太文化传统的幼时旧友萧莎结婚来实现家园抵达。雅夏则是通过重拾犹太宗教信仰来实现家园复归。第四章则通过回顾前两章的家园失落与追寻来总结并深入挖掘辛格流露出的家园意识,旨在说明尽管这三部作品故事背景并不相同,但其中隐含的作者的家园意识是连贯的。不难发现,辛格的家园意识是与其强烈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责任感交织在一起的。本文认为辛格的家园意识文化根源在于弥赛亚情结中的“拯救”意识,并将其总结为辛格对犹太民族即将到来的危险的担忧以及辛格对犹太文化传统的依恋。其中危险主要归纳为反犹主义,同化以及信仰丧失三个方面。最后一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旨在说明对于辛格来说家园与民族密不可分,其家园意识表现为其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关怀。此外家园意识视角不仅适用于本文的三部小说,同样有助于理解辛格的其他作品。
其他文献
目的:鸢尾素(Irisin)是一种与能量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人体中广泛表达且与多种肿瘤的病理过程等密切相关,但目前有关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鸢尾素处理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2780,CCK-8实验检测鸢尾素对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检测鸢尾
凯瑟琳·安·波特作为20世纪里风格独树一帜的杰出女性小说家之一,以其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蜚声现代文坛。她的叙事技巧老练娴熟,刻画的人物虽然性格复杂多变,但她对他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也开始受到重视,人们也意识到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唐山城市在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觉醒》中的音乐,对其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影响,已为学界所关注,但对肖邦结合音乐与文学的创作动机,探究并不多见。本文借助肖邦发表在《费城音乐故事》上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智胜神明》(1889),以及她的经典之作《觉醒》(1899),选取其中针对不同人物的音乐意象,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此加以探析。研究发现,肖邦实际上向我们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不同的音乐对人具有不
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变化特点,并探寻SAA患者潜在的特异性的代谢标志物。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30例,均为初治患者,依据病种的不同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severe aplasti
目的:了解沈阳市某口腔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和职业倦怠各项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对其因果及内在联系开展相关性研究,可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使护理管理者提升自身的管理
青年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在90多年的光荣历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对青年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关怀,提出了许多富有深远意
紫外LED在消毒杀菌、全光谱照明、背光显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其低下出光效率严重限制了紫外LED产业化发展。封装技术为紫外LED产业发展关键一环。本文通过仿真探究了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不同b值ADC直方图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114例患者(共116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利用Im
隐喻翻译在翻译研究领域是一个广泛被讨论的课题。传统隐喻研究大多以修辞为取向,而概念隐喻不仅关注隐喻的修辞层面,同时也将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更深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