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碱三元体系与L原油乳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实验室内制备模拟油乳状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不同油田,要根据其具体特点,优选制备乳状液的方式,为后续乳状液影响因素研究储备技术保障。通过实验来探究各因素对L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界面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弱碱ASP体系与L原油的乳化规律。由于原油中富含原油酸等天然活性物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表面活性剂角度解释原油乳化行为,研究复配体系对L原油乳化的影响。对乳化性能较好的复配体系,从乳状液动力学角度来分析并验证其动力学稳定性,确定乳状液分解速率kd较低的复配体系;并对其驱油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乳化程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L油田原油物性,采用恒温磁力、恒温振荡、螺旋桨式、间歇式高剪切乳化搅拌方式以及手摇法五种方法来制备模拟油乳状液,油水比为1:1,油水混合方式采用逐次混掺,分别在不同剪切时间以及剪切强度下进行机械搅拌,通过对比优选最佳组合:剪切时间+剪切速率+乳化设备。通过分别研究聚合物、表活剂、碳酸钠浓度、油水比、温度、矿化度对L原油界面活性及其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碳酸钠浓度和不同复配体系KPS/LJS-2、KPS/LJS-4、KPS/LJS-6、KPS/LJS-8浓度对L原油界面活性及其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优选出乳化能力较好的复配体系。建立乳状液动力学稳定性模型,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复配体系下乳状液分解速率kd,优选出乳状液分解速率Kd较低的复配体系;通过驱替实验来评价复配体系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制备L模拟油乳状液最佳组合为:高剪切乳化机+剪切时间20 min+剪切速度1000 r/min,其粒径主要分布在1-15μm。HPAM、KPS、Na2CO3浓度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体系IFT降低;温度上升,乳状液稳定性变弱,体系IFT降低;油水比增大,乳状液稳定性变强;矿化度增大,乳状液稳定性变差,体系IFT先降低后升高。复配体系KPS/LJS系列的乳化能力明显比单一体系KPS强,其中,KPS/LJS-6和KPS/LJS-8复配体系下制得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从乳状液动态稳定性的拟合结果来看,KPS/LJS-6复配体系下制得的乳状液的稳定性比较强,其乳状液分解速率kd最低为0.02105。通过驱替实验结果分析,复配ASP驱的驱油效率要明显强于ASP驱,且提高采收率范围为11.7%-15.3%。配方0.1%KPS/LJS-6+1.2%Na2CO3+2000 mg/LCp的驱油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大部分陆上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注入水主要沿地层的高渗通道突进,导致注入水无效循环,需要有针对性进行调剖堵水。同时,随着油气开发向深部进行,越来越多的新开发油田面临着高温、高盐或低渗的开发环境,对调剖堵水化学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调剖剂的研究多集中于聚合物冻胶型和微球型,在耐温性、耐盐性和注入性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本文重点研究
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地层中形成固定的水流通道。低油价下,如何通过注采调整,改变地下压力场,改变水驱方向,强化弱波及区,是断块油藏降本增效的难点。水动力学开发方式是低油价下水驱油藏提质增效的一种主要手段。水动力学开发方式是指在井网相对固定情况下,不额外增加投资和成本,利用最经济的水驱开发方式,通过改变注采参数,改变油藏内部水压驱动方式,达到改变地下流场、降水增油和降本增效目的
渤海油区部分区块通过实施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开发效果。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需持续采用不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以保持高速开采。渤海油区油藏沉积类型包括以原油粘度分布相对均匀、层间渗透率级差较小为特点的三角洲沉积和以原油粘度分布层间差异性较大、层间渗透率级差较大为特点的曲流河沉积,两类油藏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不同沉积类型油藏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组合模式尚未建立,尤
泡沫驱是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视粘度高、封堵调剖能力强,对油水的封堵具有选择性,且具有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目前泡沫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泡沫在地层中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本论文建立了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T16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12组成的粘弹性体系T16/S12,通过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泡沫性能、流变性能和驱油性能,分析了三种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T16和S12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产生协
砾石充填防砂是开发疏松砂岩油藏的重要工艺,认清高压挤压后地层的形态特征,明确地层砂在砾石充填层中运移、堵塞对砾石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射孔附加压差等参数的影响,对于预测砾石充填的防砂效果及优化直井砾石充填完井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级分析法确定了携砂液分散相所受各个力的相对大小,去除传统固液两相流公式中的可忽略项,运用多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公式进行简化,形成了分析携砂液流动特性的计算方法。结合受力
井筒结垢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流动保障问题。对于深水油气田来说,陆上油田常规的防垢除垢措施面临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深水油气田井筒结垢风险和优化防垢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我国南海LS17-2深水气田的工况条件,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深水气藏开发井井筒结垢风险分析及防垢措施研究。基于深水含水气井井筒流动特征,进行井筒结垢模拟实验,揭示
聚合物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次采油方法,经聚合物驱替后原油采收率为50%左右,仍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加强对聚合物微观驱油机理的理解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赋存状态的认识,对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聚合物微观驱油机理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基于二维刻蚀玻璃模型进行聚合物驱油实验,基于Oldroyd-B本构方程对聚合物粘弹性进行描述,在同一模型上进行粘弹性
纳米颗粒作为稳泡剂可以有效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对于厚度为纳米级直径为微米级的片层材料以及直径为微米级的颗粒材料提高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对不同类型的碳材料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相关机理与应用研究。本文首先采用Hummers方法制备片层状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通过静态实验评价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提高泡沫稳定性的规律、机理。然后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纳米片,通过静态评
目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大多采用酸压来进行储层改造,但酸化压裂工艺技术对于裂缝遇溶孔溶洞后的扩展机理尚不明确,且考虑孔洞对于裂缝扩展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为了研究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方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溶孔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分析了储层参数、施工参数和孔洞尺寸及形状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模
目前,出砂已经成为困扰疏松砂岩油气藏开发的主要棘手问题之一,对于出砂问题,防砂是主要解决途径,而机械防砂筛管是广泛应用于油气井防砂的重要工具。目前各种筛管挡砂介质及挡砂结构不同,其针对不同油气藏特征的适应性及性能发挥也各不相同。为了选用合适的机械筛管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井况,需要研究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筛管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不同类型机械筛管的性能对比和适用性评价,从而对实际防砂筛管的选用提供直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