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通过颞骨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测量颞骨气化容积,建立连续年龄组正常人颞骨气化容积正常参考值;探讨颞骨气化发育规律,为慢性中耳疾病与颞骨气化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探讨20岁以上者基于若干参考结构行颞骨气化分级的合理性,用以直观估测颞骨整体气化程度;测量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段与颈静脉外壁之间水平距离,为耳部手术方式提供帮助;观察正常人乙状窦沟壁、颈静脉窝及颈内动脉管开裂情况,为血管源性耳鸣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材料与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颞骨螺旋CT扫描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71例受检者(1342耳)。<20岁者共450例,<1岁者为一组,1-9岁,每一岁一组,10-19岁,每两岁一组;每组男女各15例。≥20岁者共22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20例;每十岁一组,共6组;每组男女各至少15例。
行颞骨横断面螺旋CT容积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PhillipsExtended BrillianceTM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颞骨CT三维容积标准化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
结果:
<1岁者(3-12月,平均0.52岁)颞骨气化容积平均(1.17±0.44)ml,后随年龄增长呈线性增大,至12、13岁基本达成人水平;所得线性回归方程:Y=1.244+0.406x(x≤13);14岁-59岁期间,颞骨气化容积保持稳定,平均(6.15±2.40)ml;60岁以后颞骨气化容积变小,平均(4.19±1.72)ml。不同个体间颞骨气化程度差异很大。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20岁以上者,基于每一个选定的参考结构所得0分、1分、2分各三组,组间两两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各项得分后,0分者3耳,8分者5耳,为使各组耳数满足统计学要求,我们把0分、1分合并为一组,7分、8分合并为一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0、1分组与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把颞骨气化分为四级:0、1、2分为Ⅰ级占29%;3分为Ⅱ级占26%;4分为Ⅲ级占24%;5、6、7、8分为Ⅳ级占21%。
20岁以下者左侧面神经管垂直段与颈静脉窝水平距离(简称面颈距)随年龄增长至10、11岁达成人水平;右侧面颈距与年龄关系不大。面神经管垂直段与颈静脉外壁之间骨壁缺损者占2.11%(19耳),其中左侧1.33%(6耳),右侧2.89%(13耳)。骨壁缺损组与骨壁完整组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壁缺损组颞骨气化容积较小。
20岁以上者面颈距左侧为(6.91±2.75)mm,右侧为(5.78±2.66)mm;组间比较各级面颈距大小,发现Ⅰ级与Ⅱ-Ⅳ级组间面颈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管垂直段与颈静脉外壁之间骨壁缺损者占1.58%(7耳),其中左侧0.90%(2耳),右侧2.26%(5耳)。骨壁缺损组与骨壁完整组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壁缺损组颞骨气化容积较小。
面颈距在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下=0,P20上=0),右侧小于左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下左>0.05,P20下右>0.05;P20上左>0.05,P20上右>0.05)。面神经管与颈静脉外壁间有气房组与无气房组组间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左=0,P右=0),无气房组容积较小。
20岁以上者,乙状窦沟壁开裂者占1.49%(17耳),其颞骨气化容积较小,平均大小约(4.06±1.48)ml,与乙状窦沟壁完整组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静脉窝开裂者占0.82%(4耳),与颈静脉窝完整组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6)。颈内动脉管开裂者占1.49%(12耳),与颈内动脉管完整组比较,颞骨气化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常人出生后至12、13岁,颞骨气化容积呈线性增长;14-59岁期间,颞骨气化容积保持稳定,60岁以后容积变小。通过选定的参考结构,可初步估算颞骨整体气化程度,并进行合理分级。
左侧面颈距大于右侧;颞骨气化程度与面神经垂直段与颈静脉外壁间有无骨壁缺损及气房有关,与乙状窦沟壁有无缺损有关。
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窝、乙状窦沟开裂率分别为1.49%、0.82%、1.49%,20岁以上者较20岁以下者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