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健康人群、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患者尿液进行代谢组的全谱分析,寻找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的中医证候本质,拟建立脾肾两虚证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定量科学表达体系。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份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门诊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辨证属于脾肾两虚证的观察组15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15例。留取受试者晨起尿液,进行OPLS-DA分析,根据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作图,可判别组间差异;并根据每个离子的贡献率VIP值大于4的离子确定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应用Q-TOF或TOF确定化合物的精确质量,通过相关数据库检索,最终通过化学信息检索、色谱保留行为以及MS/MS数据来推测标志物的化合物结构,初步验证此路径代谢产物结构鉴定的有效性;最终对OPLS-DA和VIP值确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结构解析,对质谱峰的一级质谱进行提取,获得母离子质谱信息(Rt_m/z),还原TIC图的色谱峰,在多级碰撞能下进行二级质谱扫描获得较理想的二级质谱信息,并结合文献信息和质谱解析进行结构确认,应用massfragment软件进行结构有效性的判别。结果:①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组及对照组的质谱轮廓BPI图谱显示:对照组与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组能明显的区分开来,两组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别。②根据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S-plot和VIP值,利用masslynx软件系统所嵌套的massfragment软件分析得出的有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为Phenylacetic acid (苯乙酸)、N-Heptanoylglycine(N-庚酰甘氨酸)、 Alpha-Hydroxyhippuricacid(α-羟基马尿酸)、 L-beta-aspartyl-L-alanine(L-β-天冬氨酰-L-丙氨酸)、Vanilpyruvic acid(苯丙酮酸)、Pantothenic acid(泛酸)、Butyrylcarnitine(丁酰肉毒碱)、Valerylcarnitine(戊酰肉碱)、 Alpha-Aspartyl-lysine (α-天冬氨酰-赖氨酸)、N-Acetylcystathionine (N-乙酰胱硫醚)、3-Oxohexadecanoicacid(3-氧代十六烷酸)、4-Hydroxyphenylacetylglutamine(4-羟基苯乙酰谷氨酰胺)、N-Acetyl-a-neuraminic acid(N-乙酰-a-神经氨酸)、2-trans,4-cis-Decadienoylcarnitine(反-2-顺-4-癸二烯酰肉毒碱)、9-Decenoylcarnitine (9-癸烯酰肉毒碱)、Farnesylcysteine(法尼半胱氨酸)、 beta-monoacylglycerol(β-单酰甘油)、S-(Hydroxymethyl)glutathione(S-(羟甲基)谷胱甘肽)。结论: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患者尿液代谢谱与正常人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能将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群区分开来;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与正常人群相比代谢物发生了明显改变,能够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寻找到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两虚证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