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癌症幸存人群一般是指经过肿瘤治疗后得以继续生存的癌症患者,广义而言还包括诊断期、围手术期、晚期等各阶段癌症患者。肿瘤康复是指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治疗后乃至带瘤生存中实现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生命第二周期的过程。国外肿瘤康复领域经过五十年的探索已从物理康复治疗逐渐发展扩大为全程、综合、多学科合作的医疗支持与服务模式。尽管我国癌症幸存人群的总体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肿瘤康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在我国肿瘤患者中有着广泛应用,强调以人为本的综合调养,这与现代肿瘤康复医学提出的内容和目标不谋而合。2016年底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挥好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有必要将中医药整合融入我国肿瘤康复体系。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构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存在四个亟待回答的重点问题:1.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的需求和意愿是怎样的,需明确中医药康复模式的服务主体特征;2.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下,多学科团队特别是西医与护士人员如何看待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3.中医药在今后肿瘤康复模式中能否做出改进以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有助于康复;4.国外在肿瘤康复服务模式中的成熟经验是什么,能为中医药肿瘤康复的建立带来什么启示。[研究目的]根据上述几个研究问题,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探索癌症幸存人群康复需求与态度,分析其与中医药利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2.分析西医医护人员在康复中推荐中医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3.明确患者对中医药的期待与阻碍,中医药利用对需求满足情况的影响;4.学习国外康复经验、模式与科研思路;5.提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步设想。本研究有助于应对我国癌症幸存人群日益迫切的需求,缓解这一人群对家庭、社会同样带来的疾病、资源与经济负担。同时还有助于实现我国所提倡的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学术成果和特色模式在国际平台上的交流与推广。[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定性研究三部分内容,基于中美合作平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文献综述部分对癌症幸存问题以及肿瘤康复医学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概述与总结,并对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理论依据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归纳。横断面问卷调查部分在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对总计1800余人次的我国癌症幸存人群、西医肿瘤专科医师及护士群体展开三项横断面问卷调查。其中,第一项问卷调查于2015年9月至10月在北京抗癌乐园癌症幸存人群中间展开。第二项问卷调查分别在2015年9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期间对与会西医肿瘤专科医师中间开展,以及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对北京、河南等6家中医和西医医院对肿瘤专科护士展开调查。第三项问卷调查于2016年1月至2月再次对北京抗癌乐园癌症幸存人群进行调查。以上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均在中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设计制定详细且具有良好信度的问卷与量表,用以专门评估上述人群对于肿瘤康复的需求、意愿与态度。本研究的主要分析指标分别是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中国肿瘤专科医师/护士在肿瘤康复中推荐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以及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诊断后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为探索与上述主要分析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因素,研究利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估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的需求与未满足需求、对于肿瘤康复中社会支持、信息资源和医疗费用的态度、对于接受肿瘤康复服务的动力与阻碍、对于中医药治疗的期待与阻碍;以及肿瘤专科医师、护士对于肿瘤康复服务的认识与态度,包括其所关注的康复需求、以及提供康复服务的动力和阻碍等。研究的统计分析由中美合作共同进行,利用stata14.0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定性研究部分通过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联合博士培养期间对其肿瘤康复服务中心的肿瘤康复门诊的护理治疗师以及肿瘤康复资源项目的社会工作者用英语进行深度定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该中心肿瘤康复服务发展历史、服务流程与规模以及工作人员对肿瘤康复的理解和建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我国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设想与架构。[研究结果]本研究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4位癌症幸存人群中有80%愿意在肿瘤康复中接受中医药治疗。肿瘤康复需求程度越高(比值比1.33,P<0.001),且更加需要社会关系支持以及多种康复信息资源、具有更多接受肿瘤康复服务促进因素(调整后比值比1.42,P =0.001)、愿意在肿瘤康复中投入更多医疗费用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P<0.001)。医生是被调查癌症幸存人群认为在肿瘤康复中最为重要的角色(91%认同),同时是最为希望获取肿瘤康复信息的来源(86%表示愿意)。在被调查的352位肿瘤专科医师与413位护士中,67%医师与75%护士愿意在肿瘤康复中为癌症幸存人群推荐中医药治疗,年龄大于40岁、来自三甲医院、关注多种患者需求、既往提供肿瘤康复比例较高、具有更多提供肿瘤康复服务促进因素的医师更愿意推荐中医药治疗(均P<0.05);来自三甲医院、更加关注患者需求、具有更多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促进因素、认为“个人精力不足”和“经济收益与付出服务不相符”的护士更愿意在肿瘤康复中为患者推荐中医药治疗(均 P<0.05)。另一项针对590位癌症幸存人群的调查显示,90%在肿瘤诊断后使用过中草药治疗,65%使用过中成药,20%接受过食疗,10%接受过气功,仅5.5%接受过针灸治疗。患者学历、肿瘤诊断时间与月收入水平与中医药使用的手段有一定相关性。超过80%的癌症幸存者对中医药在肿瘤应用存在不同方面的期待,其中96.4%期待中医能够提高免疫力,占比例最高,83.2%期待中医药能够治愈癌症,占比例最低。在中医药治疗的阻碍中,平均不超过20%的幸存者担忧中医的科学性和副作用,而超过或接近50%的患者认为中药煎煮困难、难以找到好中医以及中医疗程长是利用中医药的阻碍。接受中医药治疗时间较长以及中医治疗种类较多的患者在肿瘤康复中存在更少的未满足需求(均P<0.05),且不同维度的未满足需求与中医药利用的种类、促进与阻碍因素有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肿瘤康复门诊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肿瘤康复服务的核心环节,护理治疗师基于癌症幸存者的疾病信息、需求以及循证医学指南为其提供肿瘤康复计划,并帮助其联系和沟通多学科团队医疗资源和服务支持。社会工作者在癌症幸存人群的肿瘤康复的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肿瘤康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内容以及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特色、我国癌症幸存人群需求以及国外实践经验,建立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步设想。并且,对于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宏观架构设计以及包括团队设置、服务流程、个性化方案在内的具体中医药肿瘤综合康复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论]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采用量化评分问卷的方法并扩大样本量与研究人群,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对构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过程中的四个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与他们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以及在肿瘤康复中的身心需求、社会支持、信息资源等方面息息相关。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能够得到多学科团队的认可并起到一定的纽带作用,同时还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与医患关系。癌症幸存人群在中医药的使用中仍然存在由于治疗方式复杂、医疗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实际阻碍,并且具有明确的期待。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细节,有助于满足更多癌症幸存人群的需求。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在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中应以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未寄出,以肿瘤康复计划为主线,以肿瘤康复门诊或病房为主导,紧密联系多学科团队,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应用、增加对医护人员在肿瘤康复方面的培训,有助于为建立我国特色的肿瘤康复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