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和所育成的香软米品种千粒重偏低是云南高原粳稻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为了阐明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亲本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为高原粳稻抗倒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调查了26份高原粳稻品种(系)的田间抗倒性,测定了材料的株高、穗重、穗长、节间长度、节间壁厚、节间直径与节直径7类共20个性状,同时分析了品种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和品种系谱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了了解高原粳稻大粒空间突变体的粒型性状的遗传特性和为今后开展高原粳稻粒型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云粳20号和通过空间诱变获得的云粳20号的大粒突变体SP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F2代进行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微卫星标记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高原粳稻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其亲本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测定性状中,穗长、穗重与节间直径3类性状与抗倒性相关不显著,株高(r=-0.661**)、穗下第三、第四节间长度(r=-0.574**,r=-0.494*)、穗下第一、二、三、四节间壁厚(r=0.391*,r=0.606**,r=0.619**,r=0.665**)和穗下第一、二、三、四节直径(r=0.564**,r=0.437*,r=0.460*,r=0.469*)这4类性状与品种抗倒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品种系谱分析表明,品种(系)的倒伏或抗倒伏的田间表现与其亲本是否具有抗倒伏性关系较大,品种抗倒性可以通过亲本导入。高原粳稻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亲本来源存在密切的关系,选择抗倒伏品种做亲本,可以提高育成品种的抗倒性。
2.高原粳稻粒型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谷粒体积和千粒重的F2代群体都存在较大的超亲分离,并呈连续分布,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除粒厚与长宽比以外,各个性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粒型性状间都彼此相互影响。
3.高原粳稻粒型性状研究亲本SSR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有15对引物在高原粳稻粒型性状研究的亲本材料云粳20号与SP5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引物的比例为2.82%,多态性位点在高原粳稻基因组中随机分布。说明云粳20号及其大粒空间突变体SP5之问的确存在着DNA的变异,这或许是高原粳稻粒型性状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